第四十二章 此子堪当国师(1 / 2)
“此子堪当国师!”
“此子,不愧是韩非子亲自选来狙击本相的新国师,修为不高,但格局极大,连本相,都不得不佩服他的心胸啊。”
“这世界上,哪个人不想打击本相这种百家大贤,进而上位?”
“唯有他李四,明明三天前占尽上风,就差一步,即可将本相逐出朝堂,由他垄断大权,他却反过来替我说情。”
“还送来这一份……”
看着林御写在一捆竹简上的书信,上面言辞恳切,毫无半点冒犯,有的只是尊重,尊敬。
此时的申不害,眼中竟有种说不出的泪花闪动着,倒不是他需要背着韩昭帝还在演戏,而是真的被林御的举动给打动了。
林御不只是在三天前,替他说情。
而且,在这书信上面,更是送来让申不害读完都深有感触的几句话。
几句有关他第五句到第七句名言的新解之语!
“第五句,李某愿为丞相新解为,上古君王,大治天下,一是靠法律严明,不得徇私,二是靠教化百姓,朝廷表率。”
“法律严明,则不容易给某些有心人留下半点漏洞,让他们就算不想做好官,好人,也只能跟着来。”
“不得徇私,就从根源上,杜绝朝廷官员,地方豪强,徇私舞弊,贪腐成群的可能。”
“但只是靠这一条还不够。”
“必须尽力教化百姓,让更多人享受到教育的好处,形成寒门崛起,对抗贵族的趋势,互相制衡,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还要以朝廷为表率,从君王到后宫,从皇室到贵族,从高官到地方,一个接一个接力下去,才能根治历朝历代都头疼的顽疾。”
“如此之下,何愁什么改革不能成功?何愁什么方案的不足,不会得到迅速补齐,并真正福利百姓,强国富民?”
申不害读到这里时,整个脑子都是嗡嗡嗡的。
他不是没有想过,通过强化君主威信和权力,通过指定一丝不苟的法律,让改革顺利进行,让手下没人敢偷懒。
可是,真的没有想到,他自以为完善的方法,跟人家林御的法子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林御之所以写信,而非亲自登门来说,只怕,就是为了给他留下最后一点面子。
这个儒道弟子根本不打算和他为敌。
却是一心一意为大韩考虑。
反观他这个丞相呢……
“本相惭愧也!”
“本相,这数十年的改革,屡屡挫败,却屡屡没有总结出最深层次的经验教训,还得靠一个外人……哦不,应该是同僚。”
“若非这李国师提醒,本相一辈子都没法意识到错误,真要是坑害了陛下,死了也不瞑目啊。”
“他关于第五句的新解,很不错,法律第一,教化第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缺一不可,浑然一体。”
“还有什么借助寒门崛起对抗顽固贵族,更加妙绝,怎么从前,本相就没有想到呢?”
带着诸多的感慨,申不害继续读下去,越是深入了解林御的想法,越是被他的大胆和创新,震惊万分!
接下来两句话的新解如下。
第六句,林御新解为,四海之内,六合之间,第一是君王和朝廷和百姓的心连心,这是统治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