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荀彧辞行,荀子入大兴(1 / 2)
“啪嗒。”
“啪嗒。”
郭嘉起身行至堂中,作揖道:“王位不可进,但主公也不能弱于大兴,我以为当得朝天子请功,敕封主公为魏公,承王治,以魏郡而立公国,不知文若,仲德你们二人以为如何?”
“这。”
荀彧,程昱眼中满是挣扎。
“诸位。”
郭嘉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你们退一步,文若也退一步,主公亦不能忤逆高祖法令,如何。”
“附议。”
“臣附议。”
顿时,大堂一片朝拜之声。
“文若?”
曹操目光中多了几分意味。
“主公。”
荀彧心中猛然一颤。
瞬间,他已经想明白了一切。
魏公,是曹操的底线了,若是再下去,他也不能阻。
“你以为呢?”
曹操目光如炬道。
荀彧深吸了口气,躬身道:“彧即日上奏天子,为主公表功,请封魏公,承九章王制,以制大兴之势。”
“劳烦你了。”
曹操松了口气说道。
“主公。”
荀彧眼中满是挣扎,说道:“彧这些年太过劳累,早已身心俱疲,故而想在此事之后乞骸骨归乡养老。”
“什么?”
曹操眸子猛然瞪大。
荀彧目光扫过满堂文武,嘶哑道:“霸府之中,有董昭,钟繇,程昱,许攸,陈群,霍峻,杨修,司马懿这等人杰,领军大将百余,部将千员,彧已经不足以为魏公辅政了。”
“文若……”
曹操眼中满是不忍,说道:“若是称魏公,你可是魏国的丞相,难道你就真的要舍弃某辞行吗?”
“请魏公准许。”
“彧真的累了。”
荀彧躬身大拜道:“这些年,彧一直在汉室与魏公的霸业中挣扎,南地又有大兴称王,早已被事务折磨的身心俱疲,不堪重负了。”
“文若。”
“荀令君。”
郭嘉,程昱,曹仁等人皆是难以置信。
他们本以为荀彧会妥协,却没想到会让其乞骸骨归乡。
“不必再劝。”
“不必挽留。”
荀彧深吸了口气,坦然道:“大汉亡矣,彧一人之力不可阻,魏公大业亦不可阻,此后辞官回乡,彧眼不见为净,诸位也不必在防着彧与汉室士卿勾连,可以安心在外征伐。”
“文若。”
曹操言语中多了几分怒意。
荀彧是他的王佐,是他征战在外依旧可以依靠的后背,怎么能辞行。
“刷。”
荀彧作揖大拜,嘶哑道:“彧与君有缘,缘起兖豫,彧与君今日缘尽与此,只求可以返回颖川,每日耕田织布,授子读书,请魏公准许。”
“准。”
曹操忍者悲意拂袖应下。
他小看了荀彧对汉室的忠诚。
纵然不能阻他进魏公,但还是不愿留在邺都继续操劳内政。
“谢魏公。”
荀彧作揖而退。
其背影萧索,而又落寞。
当年,曹操刺董,在陈留举事。
他听闻之后,第一时间奔赴辅佐。
匆匆十余载,留下的曹魏霸业,每一处都有他的心血与汗水。
然而,他与曹操也缘尽于此了。
“咯噔。”
曹操跌坐在大椅上,眼中满是落寞,悲叹道:“今日痛失荀文若,某犹失双臂,何至于此啊。”
“哎。”
程昱,钟繇无不嗟叹。
“文若。”
“你这是何苦啊。”
郭嘉眼中多了几分茫然,更多的是愧疚。
他是被荀彧所举荐,曹操十里而迎,最终他定计魏公爵,却让荀彧黯然离开自己躬耕十余载的基业,何等悲凉与无奈。
“主公。”
程昱想要劝诫什么。
可是,心中的苦涩却怎么也道不出。
荀彧是曹操的王佐,亦是整个丞相府的文官之首。
此一去,何止是曹操失去双臂,整个丞相府都失去了领头羊一般。
“昂儿。”
曹操双眸通红道:“你备一些细软与金银,待文若远行时赠与他,为父实在羞愧于相送,更无法目睹他远去。”
“孩儿明白。”
曹昂作揖躬拜道。
“元常。”
曹操嘶哑道:“文若虽辞,但霸府不可乱,你即日入西曹,代管霸府内政,等诸事皆安后再做安排。”
“喏。”
钟繇苦涩应允。
他自恃才能不凡,可与荀彧无法比。
偌大的六州之地,内政何等繁杂与沉重啊!
荀彧辞行。
对整个丞相府影响巨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