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0章 荀彧辞行,荀子入大兴(2 / 2)

加入书签

然而,大势不可阻,亦不可违。

三日后,曹操进魏公,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数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一日后。

一辆车舆驶出邺都。

行出十里之地时,被人拦截了下来。

“父亲。”

荀恽沉声道:“是世子与奉孝先生。”

“嗯。”

荀彧掀开帷裳走下车舆。

“先生。”

“文若。”

曹昂,郭嘉作揖成礼。

荀彧目光复杂道:“缘尽于此,两位日后便是魏国的世子与肱骨,何故于一介布衣而作揖。”

“先生。”

曹昂叹道:“父亲不忍相送,故而让昂来送先生远行,并且带了一些归乡置业用的物件。”

“不必了。”

荀彧摇头笑道:“荀氏不大,但还可以养活荀彧。”

“先生。”

曹昂面色一白。

荀彧拍了拍其肩膀,沉声道:“彧这些年从未在乎过这些俗物,今日亦是如此,如今中原四州凋敝,赋税不如以往,还是拿回去充实魏宫吧。”

“喏。”

曹昂躬身退向远处。

“奉孝。”

荀彧极为平静道:“你也不必多言,我知魏公之位,是你早已为主公所谋划,其一再大兴异景,其二便是为了让我妥协。”

郭嘉苦涩道:“文若,你太过刚烈了。”

“非也。”

荀彧转身走向车舆,立足车辕处淡笑道:“既然无法阻止,我也不会让自己去踩上一脚,曹魏基业已成,不久留了。”

“文若慢行。”

“先生慢行。”

郭嘉,曹昂作揖送别。

“不送。”

荀彧踏步走入车厢。

寥寥几句话,他婉拒了一切。

来时空着双手,走时亦空着双手,并不想带走什么。

“父亲。”

荀恽驱赶着车舆,说道:“此次我们回去,家中良田恐怕都荒废了,也不知友若叔父可曾替我们看过良田。”

“田没了。”

“自己开垦。”

荀彧毫不在意的说道。

荀恽斟酌良久,试探道:“既然父亲已经不在丞相府任职,那孩儿可否去大兴求学!”

“大兴?”

荀彧复杂道:“你很想去大兴吗?”

荀恽挥扬着马鞭,笑道:“不得不去啊,孩儿已经落后大兴学子太多了,荀缉侄儿的名讳,都成了大兴报刊的名字,可见他对大兴的贡献,说不定日后孩儿还不如大兴一个五六岁的幼子。”

“去吧。”

荀彧叹道:“今日之后,为父也不阻你了。”

“谢父亲。”

荀恽眼中多了几分雀跃。

离开曹魏,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可以留恋。

在荀攸与荀缉的熏陶下,他早就对大兴充满了向往。

然而,荀彧的离开,在冀州爆发了不少乱子,尤其是中原赋税处理,还有善政安抚,都让钟繇,陈群为之苦恼。

与此同时。

曹操也下了大魏第一道诏令。

表夏侯渊为征南将军,割据上陇诸郡。

以陇西郡,金城郡,天水郡,安定郡等地设雍州,囤积三万大军,以应对大兴攻势,连张辽都在节制之内。

六月下旬。

消息传回大兴,引起了轰动。

大兴宫。

长平殿中。

众人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王岳持着密报,继续说道:“王上,曹操册立魏国之后,以程昱为卫尉卿,邢贞为太常卿,董昭为大鸿胪,钟繇为中书令,陈群为御史中丞……原尚书令荀彧已经辞行反乡。”

“魏公。”

“魏国。”

荀攸目光古怪的看向上位,说道:“王上,曹孟德真的以天子诏而称魏公,承王制,连祀天都不需要。”

“不错。”

鲁肃,张昭等人目光极为怪异。

“啪嗒。”

宁辰合上密报,沉声道:“荀彧辞行了?”

“是。”

王岳笃定道。

宁辰叹了口气,说道:“此人也着实刚烈,知道乱世不可阻,也无法阻拦曹操立国,只好辞行,也算得上美谈,若是留在邺都,恐怕会郁郁而终。”

“主公。”

王岳蹙眉道:“可否请其来大兴。”

宁辰摇了摇头,说道:“曹操留不住,大兴怎么可能留住。”

“喏。”

王岳恭敬道。

荀攸出列恭敬道:“主公,曹魏设雍州,显然将数郡之地划为重地,尤其是夏侯渊直接入天水郡,更是在扼制益州,加上长安有张辽,恐怕要彻底扼制汉中与益州的攻伐可能,将我们逼得只能对兖豫用兵。”

“公达。”

宁辰淡笑道:“相信大兴,征伐之时中原四州必定,无论曹魏现在做什么防备,四州凋敞不可阻,而且还在每年衰败,曹操在北四州也不会安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