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2章 荀恽:某与九岁稚子相同?(1 / 2)

加入书签

“不。”

“这不对。”

陈宫猛然说道:“若是配备这等杀器,我们必须要小心使用,战场军阵排布也要磨砺,不然容易误伤自己人。”

“不错。”

荀攸点了点头。

“公达。”

“你输了。”

宁辰按下一枚黑子,说道:“下棋都不专心,怎么能专注于大兴军事,车到山前必有路,等到真的造出燧发枪与火炮之时再说吧,可造多少,可配备多少将士,这都需要衡量。”

“喏。”

众人连忙应道。

“好了。”

宁辰淡笑道:“今天是八月十五,你们吃了月饼就出宫吧,这几日大兴农忙,六部要着重于内政,但是军议司对将士的操练也不能少,尤其是临近年关,要发放军饷,给将士排布休沐等等。”

“喏。”

众人连忙起身而退。

时间不长,便各自带着忐忑心情离开大兴宫。

“王上。”

吕绮玲从大业宫中走出,看着众人的背影,说道:“月英这些天也在研究燧发枪,妾身以为此物不可流传于民间,若是落在歹人手中,王上亦有生命之危!”

“放心吧。”

宁辰捏着其手,说道:“此事我早有考虑,不过火器的诞生,终究会改变战场上战阵的布局,此事我得斟酌一二。”

“喏。”

吕绮玲点了点头。

后宫不能干政,这是大兴铁律。

她所能做的,便是让大兴宫不拖累宁辰与大兴的脚步。

数日后。

农业学稻田之中。

荀缉身着大兴官服,随着吕纪等人行至此地。

“师兄。”

吕纪指着金黄的玉米地说道:“今年我们收获了两季玉米,良田需要经过复种,与其他良田配合耕种,亦是无月不种,无月不收,不过奇怪的是,今年竟然没有涝灾,庄稼涨势极为惊人!”

“可以。”

荀缉取出簿录记载道:“吕纪,今年粮种不可贩卖,吃食可以拿出一部分,但是大部分要发往各州栽种,尤其是益州与交州等地,储备情况你们以为如何?”

“玉米可长期储存。”

吕纪解释道:“但是土豆与番薯天气过热容易腐烂,需要在山中挖出窖洞,阴凉一点方可,番薯需要育苗,故而栽种之时需要农业学子在各州郡育苗才能下发百姓栽种。”

“麻烦吗?”

荀缉微微一愣道。

吕纪摇了摇头,淡笑道:“算不得麻烦,我们连稻谷都提前育苗,何况是番薯这类农物。”

“嗯。”

荀缉咬着笔杆,沉声道:“你们去户部登记造册一个商会,挂靠在户部司储之下,农业学子赚钱不易,为官更难,故而需要以商业辅佐,方能蓬勃发展,日后大兴航行海域,去其他地方或许能发现新的粮食,不过农业为国之根本,你们不能私自开辟商会,一切要以大兴为重!”

“商会?”

瞬间,不少农业学子愣了。

荀缉淡笑道:“你们不会以为农业真的能够养家糊口吧,苦学多年不是为了一贫如洗,你们日后还要研究嫁接之法,培育能够亩产丰厚的稻谷,也需要财力支持,故而我月前已经上书王上,可以准许你们在户部司储之下挂靠农业商会,隶属大兴所有部司监垂管,你们也有月俸,若是发现新的粮食,香料,培育亩产惊人的农作物,都会得到赏赐。”

“喏。”

吕纪双眸微微一红。

大兴学府六院,农业最不被人重视。

兵学者可从戎,法学者可为吏,公输学可为匠,医学可为医者,术算更是每科必学,难道他们农业学就得去种地?

故而,农业学受到的重视极少。

“无妨。”

荀缉摆了摆手笑道:“你们要拿出章程,同时上禀的农作物,亩产不能有欺骗之意,你们也熟读大兴律法,知晓此事的严重性。”

“喏。”

众学子恭敬道。

荀缉再度道:“你们日后负责在各地给番薯育苗,稻谷育苗等等,所贩卖皆由农业商会获取,分发月钱,奖赏等等,同样你们与太医司的药田培育亦是如此,不及之处,可以聘请百姓雇工,一定要签订雇佣券书,大兴以人为本,凡剥削之徒,必被大兴追究,我不希望日后在刑部或提刑司看到自己的师弟。”

“师兄放心。”

众学子目光无比炽热。

农业国之根本,律法国之框架,商业国之血脉,工业国之骨骼,兵学国之利器,术算乃国之智慧大。

身为大兴学子,他们有自己的傲骨,亦有大兴风骨。

秋收很忙。

大兴的百姓更忙。

不过,良田稻谷之地皆是欢声笑语。

三熟稻谷的丰收,让他们家底再次充裕。

同时储粮也可贩卖,又无战事祸及,仿佛汉末乱世真的不存在一般。

九月上旬。

荀恽的车舆驶入大兴。

面对繁盛,欢乐的百姓与往来商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