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祭祀大典(2 / 2)
“小沧!”
宁子慕只听见这两声尖叫,轿子已经停了下来,还未待侍卫找到肇事之人,人群中又冲出个小厮打扮的年轻人,三下五除二便将小公子抱走,飞奔而去。
“公主凤体可曾有恙?”
“本宫无恙,”宁子慕又故作不知,问道:“发生了何事?”
“回公主,刚才好像有人撞了宫轿,卑职未曾寻到惊动凤架之人,只在轿下只寻到一块玉佩。”
宁子慕自是看见了撞轿之人,鬼使神差地,她向侍卫讨要了那块玉佩,却看都没看一眼就丢在了衣袖之内。
不过是个小小插曲,祭祖之行未受半点影响。宁子慕此时并不知道,坤山太庙之中有一枚箭头,早已蓄势待发。
皇家祭祖,向来耗时耗力,等那一队人马悉数赶至坤山时,已是午时三刻。孟冬正午的天阳照在人身上,非但不强烈,反而是有几分暖洋洋的意味。
宁子慕却觉得有几分冷,哪怕是宁珂已叮嘱她不要露出异样,可她也不过是个七岁的小女孩,还是忍不住悄悄流连四周,期望自己的九叔未出事故。
按礼记记载,队伍行至坤山脚下时,皇上公主需辞撵下轿,步行走上坤山。
宁珩牵着宁子慕的手,一步一步走上这坤山天梯,身后无论文武百官还是寻常百姓,皆跪地朝拜。她七年从未享过的尊崇,在这一日内就享受了个够。
原来天子恩宠,竟是这般。
二人方才登顶坤山,便有一僧人打扮的男子带着十数小和尚前来相迎。那人约莫五十知命年纪,面上倒是一片祥和宁静。
“贫僧静空,见过皇上公主。”
静空说话时,他身后的小和尚也跟着行礼。宁子慕本不觉有异,谁知这目光一扫,便发现了不对之处。
那其中一个小和尚,无论身形气质都令她分外眼熟,只是她从未见过这张面容,何来这般熟悉。
突然,她像是想到了什么,心下一惊。
莫不是九叔?
宁子慕赶忙将目光移开了去,宁珂这般冒险,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之地,若因她败露,怕是她此生都不能原谅自己了。
幸而宁珩此刻忙于与静空攀谈,未曾注意到她。
“皇上,吉时已到,应行大典。”
这时礼部侍郎走上来如是说道,宁珩低头看了一眼宁子慕,竟笑了笑。
“若是容儿知道今日大典,也必定为你感到欣慰。”
他口中的容儿二字,竟是这般柔情千种、一往情深。宁子慕一时有些恍惚,几乎便错信了薄情帝王。
“儿臣谢过父皇。”
坤山之巅,宁珩与宁子慕站于祭坛之上,静空亲自为二人诵经传唱。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拿了明皇绢布出来,扯着嗓子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十三公主才学兼备、为人谦和礼让,朕盛感欣慰,特登山祭祖,赐十三公主封号永安,为其修安宁宫,钦此。”
宁子慕刚想跪谢皇恩,她抬头那一瞬,瞳孔蓦然放大。
不知从何处射来一只冷箭,悄然无声地划过天空,直直地向着宁珩射来,速度快得几乎不容人反应。而她的父皇,此刻正欣慰地笑着看她,全然不觉危险到来。
她该如何是好?此刻应是高呼危险?还是用这一箭,报她七年苦楚之仇?
千钧一发之际,宁子慕不知道哪来的力气,一把将宁珩推开。她甚至还来不及侧身躲开,那箭矢已至。
那一箭穿透肩骨,只消一刹,血染天际。
“慕儿!”
宁子慕听见此声,还以为是九叔在呼喊她,她想努力睁眼张望,却只看见一个模糊的明黄身影,她再睁不开眼将他看清楚,便意识一黑昏了过去。
此刻的文武百官已乱做一团,天子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差点遇刺,轻则是办事不力,重则可算护卫不周,官职不保是小,怕就怕一不小心引来杀身之祸
宁子慕并未看见,人群中的宁珂将手中的匕首收入袖中,暗自握紧了拳头。
“来人,传御医,若救不回公主,朕便要你们陪葬。”
宁珩将宁子慕抱在怀中,任由她的鲜血浸红了龙袍。他脸上的悲痛不似作假,好似宁子慕是被他宠爱了七年的掌上明珠,绝不允许她受到半分伤害。
御医们慌慌张张跑上来,好不容易才将宁子慕伤口止血。好在箭身偏了偏,只射中了肩骨,若是一箭穿胸,恐怕是大罗神仙下凡,也回天乏术了。
“令刑部彻查此事,若抓不到行刺之人,你们便提头来见朕!”
那九五之尊立于坤山之巅,身披的血色龙袍,好似地狱修罗前来索命,令众人惊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