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百年时光(1 / 2)
为了解决资源问题,有限的成年人再次凝聚起来专项攻关!
在资源短缺的问题彻底解决之前,诺亚方舟号上所有人的衣食缩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按照数学家建立的模型推算,就算没有任何差错的情况下,想要将人口数量繁殖到一定程度,依旧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时间。一旦因资源短缺造成人口增长不能以计划内的速度增长,那么这个时间将会大尺度延长。
所谓夜长梦多,虽然诺亚方舟号上人类拥有超越当前科技量级的存在——四维空间碎片,可提供超级科技方面的研究,比如曾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维度打击手段等。
但没有足够的人口,没有协调统一的规模,只凭稀少的样本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
众人很清醒地认知到,大家都是人,不是神。跨越文明科技水平量级的研究,耗费的不光是智力和时间,还有前赴后继的人力,以及社会资源的各方。
经过这么多年的勘探,人们了解到木卫二海洋有漏出海面的山峰,与冰壳结构直接相连,但山脉相对较为稀少的,大多数是海底火山喷发而成,在这里开采,能获得一部分矿产资源。只不过这些山脉距离诺亚方舟的位置太远,运输是个大问题,而且目前为止发现的山脉绝大多数开采价值并不高。
至于去木卫二之外,在太空中寻找小行星或者陨石,或者干脆去木星采集矿产更是天方夜谭。虽然至今没有被硅人发现,但众人无法保证出去后也不被发现,事关诺亚方舟号的生死存亡,这个险绝对冒不起。
所以,最终商议的结果有两个:
攻克海水提取矿物的优化方案,毕竟海水中各种矿产的含量比例虽然比较低,但总储存量是一个天文数字。
只要能攻克,利用专业设备选择性提取某一种或者某几种特定的矿产,而不再是借助于海水淡化设备,从混合的矿物质中搞二次分离。如此一来或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至于海水淡化设备,只需负责海水淡化的任务便可,至于副产品也许还可以通入专业设备进行特定矿产的制备。
第二个方案,便是于海洋中探索,在海底寻找矿产。根据地星当年的惯例,海洋中的矿产资源往往比陆地上更加丰富,尤其是锰铁矿以及其他能源的含量可是非常高的。所以,第二个方案便是相匹配的潜水开采设备亦或者方案,是接下来诺亚方舟号发展的重点。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时候,人类调动起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是非常高的。
这一点,曾在地星时期就有不少实例。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新的海水提取矿产设备制作便已经完成。
同时,派出去的海底勘探设备也传来喜人的消息,就在诺亚方舟号距离不远的海域底下,发现了储量吩咐的铜矿和铁矿。而且,工程部门关于海底采矿设备的设计也已经完成,接下来只需要制造便可。
但就在这个时候,诺亚方舟号发生了一件大事!
历时五十余年的时间,当年欧罗巴基地一位女士病危!
作为诺亚方舟号的领导人之一,已经八十岁的妇女艾丽莎全身插着管子,虚弱地躺在病**。
此刻,所有基地成员在场。只是与当年意气风发健康壮硕的样貌完全不同。几十年如一日的强力劳作,让第一代领导人们的样貌和身体状态,远比从前时期同意年龄的老人老得多。
“艾丽莎,如今意识上传和下载设备已经完成,经过我们讨论,准备为你克隆新的躯体,下载意识转换身体。”
帕克站在床边,握着艾丽莎的手缓缓说道。
艾丽莎没有其他表示,只是两只握在一起的干枯手掌微微颤抖。
“我知道,辛苦了一辈子,或许就此离去是你最大的希望···只是···很抱歉,我们的文明太过脆弱,我们还需要你。”
其他人低头不语,事实上,众人几十年如一日的高强度工作,若不是心中强大的信念支撑,绝对走不到今天。没有人可以摒弃几乎所有的乐趣,像机器人一样永远工作。大家早就受够了,就连自诩心态不错的余跃,也厌倦了当前的生活方式,更别提其他人。
可是,感性归感性,但理性克制下,众人都清楚,事业尚未成功,他们这些人仍需努力。虽然这么多年来,艾丽莎是第一位走到生命尽头的人类,但对艾丽莎的安排将影响到今后诺亚方舟所有人类的选择。
往大了说,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人类文明的未来。
“我明白,不用抱歉,我知道大家的辛苦,我愿意做这个表率。”
“为文明的建设,再贡献几十年。”
艾丽莎的声音特别微弱,但语气却是相当坚定。望着艾丽莎骨瘦如柴的臂膀,余跃眼睛不禁有些泛红。
艾丽莎的病并不是忽然发生的,而是早在三年前就查出来了,是癌症,而且还扩散了。
这些年,艾丽莎一直拖着衰弱的身体奋战在文明建设的一线,直到今天强大的意志力再也支撑不住虚弱的身体倒下。
艾丽莎选择了意识转移手术,几个月后恢复年轻的她再次踏上文明建设之路。
意识转移手术进行的当天,所有人都为艾丽莎送行。伴随着机器的启动,艾丽莎微弱的呼吸骤然停止,残破而又衰老的身躯瞬间陷入死寂。
随后,众人为艾丽莎的遗体举行告别仪式,回顾对方一生,并高度赞扬她的贡献,最后以高能电浆火化。
新生代虽然是第一次在现实中接触死亡,但经过精心设计教育的他们,对此并没有表现出恐慌亦或者崩溃的情绪。
艾丽莎就像开了个头一样,接下来几年的时间,老一辈建设者,也就是当年欧罗巴基地的队员们,接连老去。
新生代终成了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领导层。
老一代老去,随后逐一进入意识上传和下载阶段,并且在极短的时间成为成熟人类。之后,获得新身体的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磨合,完全适应新的身体后,加入小社会成为新的个体。
克隆体脱离管理层,从最基础的岗位开始工作。老一辈拒绝了新生代提议的:永远或者继续由当年欧罗巴基地成员担任领导层的决议。
海底矿产开采设备的建造几乎是诺亚方舟号近百年来,耗时最久的工程。虽然耗时良久,但他的作用无疑是极其重大的。
自从海矿产开始开采,诺亚方舟号人类的发展,进入空前绝后的阶段。
同时,在勘探矿产的过程中,人们还发现了海洋中的本土生物,虽然有一定的智慧表现,但显然并没有达到人类这种智慧程度。
木卫二纪年98年。(从欧罗巴基地整体搬迁到木卫二冰壳之下的日子开始算起。)
三年前,已经110岁高龄的余跃身体不堪重负轰然倒塌,接受了意识转移手术。余跃可谓是诺亚方舟号迄今为止寿数最高的人类。
随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走上工作岗位。
余跃的第一站,正是耗时良久才建造完成的海底矿产开采现场。
至此,整个欧罗巴基地当年的二十八位领导者全部退出历史舞台,新生代完全代替老一辈。
与此同时,诺亚方舟号的社会结构也不再是从前的模式,而是做出不少重大的调整。
一改之前纯粹的共产方式,开始有了商业现象。虽然所有资产依旧是公有的,但富裕的资源物资以及高级稀缺的资源物资,进入需要购买的阶段。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最早的交易手段是以物易物,后来发展出了一般等价物,以货币为主要的购买手段,再后来发展到金本位发行货币,开启了商业空前绝后发展的阶段。
但是,诺亚方舟号的商业发展并不符合这个历史规律。
经过领导层商议决策,统治阶级直接颁布律法,从法律上规定了货币的属性和价值代表。
然后以数学的方式计算出整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货币总量,再以电子货币的形式发行用于交易的一般等价物。
而且,这个发行的货币总量并不是固定的,或者可以说是并没有发行出现成的,以电子代码形式存在的货币,而是类似于互联网发展早期时候,各个网站推出的积分形式。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发行的货币总量并不是固定的,为何又要计算货币总量?岂不是多此一举?
事实上,制定货币总量的目的,只是单纯为了警示,起到阈值的作用。一旦社会总体拥有的货币总量超过这个阈值,领导阶层将会通过计算和分析,调整物品的价格,调整货币代表的价值。
这里只做简单的描述,事实上整个流程是极为复杂和严谨的。
诺亚方舟号成员,只要参加工作的人都会获得与自己的劳动付出等价的积分,当然越是困难的工作积分酬劳的额度就越大,然后这些积分可以在政府设立的专营商店购买物品。
同时也不禁止私人造物买卖的现象。
整个海底矿产的开采现场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余跃在这里担任开采队安全生产的监理,负责安全数据的检测。
包括但不限于整个开采设备各个工段的气密性,压强,曲度,空气质量等等。
余跃从开采一线巡查回来,与海底采矿现场旁边的办公室查看安全数据的历史记录。与往常一样,一切正常。
余跃的专业本是生命科学方向,之所以来到采矿一线并不是克隆人的身份或者老一辈领导人的身份,被新生代排挤,而是每一位克隆体必须经历的过程。
克隆体在基础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只需通过行业测试,就可以获得相关专业性质比较明显的工作岗位,然后逐步通过测试和考核晋升。
目前来说,整个诺亚方舟小社会群体的生活是比较残酷的,一切都用实力说话,没本事的就只能从事最繁重、危险性最高的体力劳动。
当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远远达不到地星当年的智能化程度。
就在余跃盯着安全监测数据分析的时候,忽然有人在耳麦中紧急呼叫,说是监测到异常信号!
余跃微愣,有些不明所以。
海底上近万里的地方,检测到信号?还是异常的?怎么听都有些不科学,起身去往隔壁信号监测室,余跃心中猜测应该是开采设备本身的信号干扰。或者地磁异常波动产生的结果。
但余跃进门的瞬间,整个人就不淡定了,只见声呐和红外线监测设备的显示屏幕上,赫然标注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数据!
声呐监测和红外摄像头中,出现了一个溢出屏幕范围,也意味着超出监测范围的生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