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0章 百年时光(2 / 2)

加入书签

是的,没有错!的确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生物。按照目前出现在监测设备中的数据推算,这个生物的体积直接超出了人类的认知,怕是能达到恐怖的上百米!

而且,目前为止,还看不到这个生物的全貌!

只是一个大概的猜测。

余跃包括其他几位采矿一线的领导全部呆立当场,完全忘记了其他。

有人颤声询问,这么大的生物体是怎么做到在海水中存在的?又是怎么支撑住海洋中巨大的压力而生存的,要知道,这里的深度何等恐怖,水压之大不可想象,体型这么大的生物真的能在这里生存?

都知道余跃是生命科技专业的专家,大家的目光聚集在余跃身上。

余跃也是满心不可置信,但事实摆在眼前,却由不得他不信。

可是这么大的生物是怎么存在的,他也搞不清楚。只是回答到:“我们不能以人类的眼光或者说以我们对地星生物圈的了解来匹配外星生物的存在状态。”

“或许,他有我们所不知或不曾明白的存在手段。”

对木卫二海洋中类鱼的研究早就在几十年前开始了,偷偷摸摸地捕获,但研究的进展还是很不错的,不过从这些研究数据中,并没有发现能够支撑生物体生长到这个程度的证据。

屏幕完全被占据,计算机系统疯狂工作,根据刚才此生物出现在镜头中的时候的移动速度和方向进行分析,不知过了多久,屏幕中终于出现了边界,恐怖的巨大生物终于离开采矿基地的头顶,消失在无边漆黑的大海中。

与此同时计算机已经分析出了生物的长度,146米!重量1200吨,速度10米/秒。

何等恐怖的数字!这个数据是地星海洋中最大的动物蓝鲸的六倍!(除了速度)

此时此刻,安装在采矿设备外面的几个光学摄像头也传来了他们拍摄的数据。采矿基地外设的微弱灯光下,呈现在镜头中的,是一个看不到具体边界,灰色的巨大生物。

跟余跃设想中不一样的是,灰色的巨大生物并没有类鱼生物体表面,近似于鱼鳞的器官,而是极为光滑的!甚至都有些反光。

巨大生物最终还是离开了,没有翻江倒海搅动海水,采矿基地也没有遭受攻击。众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纷纷议论起来,余跃和其他几位小领导将数据资料传输回诺亚方舟号。

这个过程中,谁都没有注意到余跃难看的脸色。

刚才在那巨大的生物出现的时候,时隔几十年的光阴,余跃再次听到了那个诡异是声音!

很多年以前,欧罗巴基地在冰面上的时候。那个声音的响起便意味着四维空间的控制削弱,每次都会发生恐怖的事情,虽然那些事都是当时的站长科尔特搞出来的,但给余跃带来的影响却从未消失,记忆深刻。

这么多年来,四维空间和四维生物从没有开启过,一直都在原地以超强的磁力约束。这是所有成员当年开会决议的,目前来说对四维碎片或者四维生物进行研究都是天方夜谭,像科尔特和罗恩那样粗暴的研究根本不可取,众人决议将其封存,等到诺亚方舟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再对其进行深度研究。

当然,日常的监测却是必不可少的。

可余跃根本没有想到,会在今天再次听到那个诡异的声音!

那么,现在或者说刚才,有没有四维空间产生?就像当年听到诡异的声音一样!

余跃怀着凝重心情正要投入工作,其他人还在讨论为何这么大的生物没有对在海底采矿的人类发动任何攻击。也有人讨论这么大的生物平时吃什么···

要知道,目前的观测结果表明,木卫二的海洋中最大的类鱼生物比当初地星上最大的陆地生物大象,大不了多少,而且数量相对稀少,最多的便是大小不足一米的类鱼生物。可是,这么大个的巨无霸,就凭人类观测到的类鱼生物怕是无法支持它的生存。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之际,采矿基地收到了诺亚方舟号传来的最新命令,让采矿队所有人员紧急撤离。

负责安全数据监测分析的余跃自然第一个收到消息,虽然不明所以,但他还是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命令通知。方舟号传来的是最高等级的红色命令,余跃下令指挥室所有人出发采矿现场,紧急通知所有人撤离!

海底采矿基地,其实说白了就好似一节深入水中的巨大管道,在接触海底采矿部位的地方,于地面上延伸出硕大的地盘,而地盘与海底地面接触的位置,是可以打开的。同时,接触位置的四周,都有可延伸的装置,可以深入海底泥沙土壤甚至岩石之中,阻隔外界海水的渗入。

海底采矿平台建设的初期,管道并不是封闭的,接触面四周插入海底之后,管道内的海水才会通过专门的设备从稍高于海平面的外置排出。

每排除一节,便会在管道中增加一处密闭舱门。以此作为防护,防止管道某处破裂造成可怕的后果。

同时,为了对抗海水压力,整个管道并不是单层的结构,而是多层结构,每一层之间都有加压的空气存在。而且,多层结构中也有众多的密闭舱门,每一段的加压都高于这一段所承受的最大海水压力。如此确保整个管道的稳定,不会被巨大的水压压成一张薄纸。

当然,管道内的压力为了适应人类的采矿需求,是标准的大气压,并在管内有支撑结构。

事实上,整个木卫二冰壳下的空气压力与地星大气压差别不是很大,这一点值得庆幸,为诺亚方舟号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余跃命令到达,所有人停下手头工作,也不去管开采出来的矿石,直接跟随余跃及其他小队负责人的步伐,坐上专门运输人员的缆车。

有些类似于地星早起开采煤矿时的煤炭运输工具,管道内一种类似电梯的运输工具,按钮启动,缆车迅速向前移动。

片刻后,脱离海底平行的管道前端,进入上升阶段。速度再次加快。

不过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隔离仓挡住去路。余跃输入密码,舱门打开,缆车通过后又自动关闭。

半小时后,随着最后一道舱门的打开,众人终于抵达矿产开采平台的海上部分。

一出来,余跃就看到神色紧张的工作人员站在门口迎接。

“呼,终于上来了。”工作人员长舒了口气,随后劲直来到余跃身边开口说道:“余跃先生,方舟议会紧急召开,就等你了。”

那人转身又向其他人说道:“你们先回基地休息,等候通知。”

随后转向余跃,“余跃先生,请随我来。”

在当下社会结构中,虽然第一代的28人不再担任领导岗位,但所与人都不会忘记他们曾经的贡献,每个人意识转移后的身份,都是公开透明的。

按理来说,现在的余跃并非议会成员,并没有资格参见方舟会议。

“什么?方舟会议叫我做什么?”

“其他人呢?”对方显然明白余跃的意思,立刻回答到:“其他人都在,和你一样已经被邀请过去了。”

“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不清楚。”

余跃一边跟随对方前进,稍后乘坐飞行器直奔诺亚方舟号基地。飞行器上,余跃与对方交谈,可惜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心中疑惑的同时,余跃猜测是否与刚才那巨大的生物有关,毕竟除此之外再也没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且紧急召开议会,也是在自己等人将海下采矿现场发现的检测数据上传诺亚方舟之后发生的。

很快,余跃便来到诺亚方舟的核心区域,也就是几十年前,当初科尔特站长与罗恩以强磁场控制四维空间碎片的地方。

当年的四方四正的空间已经被新的结构覆盖,议会在当年正方体的上表面。

议会最中间的位置,正是当初那个从欧罗巴基地贯穿整个木卫二的冰壳的巨大空心柱子。只不过现在的柱子上面与往昔冰冷的金属表面不同,挂满了各种设备。尤其是在靠近地板的部位,更是挂了一拳虚拟显示屏幕。

余跃进门的时候,这些虚拟屏幕已经打开,投射其背面的景象。完美欺骗人类的眼睛,看上去就好似那巨柱在临近地板的两三米忽然消失了一样。余跃可以毫无阻碍的从这里看到本应该处于巨柱后面的场景。

见余跃到场,诺亚方舟基地的现任负责人向余跃致意,随后又等了片刻,会议才正式开始。

召开紧急会议的原因虽然和余跃猜测的并不完全一致,但也相差不是很大。

根据负责人所言,就在刚才,通过当初的研究资料和这些年的实验理论相互印证的结果而制定出来的四维空间探测设备,检测到了除已经被约束起来的空间碎片之外,另外的四维空间波动的痕迹。

其检测到的波动痕迹与余跃上传的,在海底发现巨大生物在时空上同步。

光是这样,也不至于召开方舟议会,主要是除此之外,刚才诺亚方舟号还接受到了来自海底的奇怪信号!

众所周知,科学家一致认为数学是宇宙通用的语言,而有规律的信号,则是宇宙文明的标志。

虽然相关部门还没有破译出来自海底的信号代表什么意思,但毫无疑问,这个信号绝对是文明生物发出的。

而且,很可能就来自刚才那个巨大无比的生物。

巨大异星生物、文明、四维空间。

这几个关键词放在一起,容不得人类社会淡定,诺亚方舟的领导者们不得不紧张起来。

会议召开的目的就三个字:怎么办。

介绍完毕,领导人首先将目光落在余跃身上。余跃是诺亚方舟生命科学的奠基者,虽然后进之辈也不差,但这时候听听这位历经百年岁月的智者分析,还是很有必要的。

余跃很无奈,表示自己一无所知,也无法提供专业上的建议。

迄今为止,人们并没有发现木卫二海洋中的类鱼生物,有能发出规律信号的存在,也没有观测到文明诞生的迹象。

同样,四维空间和三维生物能有什么关联,他也完全不清楚。只凭借听到的诡异声音,根本无法说明什么,顶多从侧面验证不管是当初约束与基地之下的四维空间碎片,还是现在那个巨大的疑似四维生物的东西,降临的时候他都能听到一个诡异的声音。

而这,又能代表什么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