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大佬中的大佬,不留情面的林浩然!(2 / 2)
什么都不懂也无所谓,
她偷偷看向林浩然,见他神色如常,那份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沉稳,让她紧张的心绪莫名安定下来,同时也更加好奇,他会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她能感觉到,林浩然绝不甘心只做一个随波逐流的听众。
终于,话筒传到了林浩然面前。
他没有急着开口,而是环视了一圈在座的所有人,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无形的穿透力,仿佛能洞悉每个人心底的盘算。
这片刻的沉默,竟让原本有些嘈杂的低声交流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在他身上。
这位最年轻、却也是近期风头最劲、且已被内地给予最高礼遇的“新贵”,会说什么?
“感谢领导给予的发言机会,也感谢前面各位前辈的分享。”林浩然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力量。
“今年,对于内地而言,是改革开放浪潮初起、充满无限可能却又面临诸多挑战的关键节点。
站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我想结合自身在商业领域的实践以及对全球市场趋势的观察,谈谈几点建议。”
“首先,政策稳定与透明是吸引大规模投资的关键基石。
各位前辈也都提到了投资环境的复杂性,这背后核心的担忧便是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以香江为例,其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政策的连贯性和可预测性。
内地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政策调整在所难免,但建议在关键投资领域,如外资准入、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等方面,能够制定长期稳定的政策框架,并向全球投资者明确传达政策意图和调整机制。
比如,可以设立专门的政策咨询委员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和投资者代表参与,定期评估政策效果并及时调整,让投资者吃下‘定心丸’。”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是释放内地市场潜力的核心引擎。
内地地域辽阔,但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在不同地区存在巨大差异。
以交通为例,高效的物流体系是商品流通和产业发展的命脉,路通财就通,如果我们的基础建设都不搞好,谈何改革,谈何引资?”
“再者,人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内地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但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相对短缺。
一方面,要加强教育体系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尤其是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可以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华人专家和高端人才回国创业和工作。
比如,提供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税收优惠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内地的经济建设中来。”
“各位前辈,内地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为我们华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们手握资金、技术和市场经验,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内地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共进,内地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
林浩然说完,会议室里先是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国计委的领导们眼中闪烁着欣喜和期待的光芒,其他华商大佬们也纷纷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包裕刚微笑着向林浩然投去赞许的目光,心中暗自感叹这个年轻人的远见卓识和担当精神。
“另外,我还有一些话要对在座的各位说说,在座各位都是我的前辈、楷模,在商海沉浮多年,经验见识远超于我,大家刚才所谈的顾虑,诸如政策预期、市场规范、风险管控等,都极为重要,是商业决策的根本。”
他先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肯定,这让包括李加诚在内的一些人面色稍缓。
但紧接着,林浩然话锋陡然一转,如同出鞘的利剑:“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对风险的担忧和观望上,那今天这个座谈会的意义,恐怕就流于形式了。
改革开放是亘古未有的壮举,它需要的不是锦上添花的客套,而是雪中送炭的担当;
需要的不是隔岸观火的建议,而是躬身入局的行动!”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这几乎是在直接点破前面所有人发言的“实质”,尖锐得让几位大佬脸色微变,也让国计委的领导们精神一振,挺直了腰背。
刘晓丽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手心微微冒汗,她没想到林浩然开场就这么“不留情面”。
林浩然无视了那些微妙的表情变化,他的眼神锐利起来,语速加快,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内地需要投资,但更需要的是能带来结构性变革、能深度融入国家发展脉搏的战略性投资!
而不是零敲碎打的试探性投入。
我们华商,与内地血脉相连,更应当有这样的格局和魄力!”
他稍作停顿,让这番话在每个人心中沉淀,然后抛出了更具冲击力的内容:
“我在此正式宣布,我旗下所有集团,将在未来三年内,向内地追加投资十亿美元!”
“十亿”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会场激起巨大波澜。
在座众人即便都是见惯大场面的商业巨擘,也不禁为之动容。
这个数额,超过在场其他人此前在内地的投资总规模,甚至超过了超过一半人全部的身家。
而实际上,十亿美元对林浩然旗下的企业而言,还真不算是一个大数目。
十亿美元,在这个年代,大概也就是50亿港元出头罢了,而林浩然旗下这么多的企业,分摊下去,每家不过是多投资个数亿港元的事情罢了。
他自然不嫌自己投的多,只会嫌弃投得少!
国计委领导激动得几乎要站起身来,他紧紧握住话筒,声音都有些发颤:“林浩然同志,您这个承诺太令人振奋了!这充分展现了爱国企业家的担当!”
“林生对内地市场这么有信心,是不是看到了什么我们没注意到的机会?”会议厅内,一位主要产业在印尼的造纸大王黄奕琮先生试探性地问道,他的问题也代表了在场许多人的心声。
这些手握巨额资本的华商,虽坐拥雄厚财力,却对内地这个既陌生又庞大的市场满心顾虑。
因而,要让他们拿出大笔资金投资内地,他们压根儿就没有这样的打算。
除非,内地能彻底消除他们心中的所有担忧。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在林浩然身上,这其中不乏国计委的官员们。
林浩然顿感肩头压力如山。
毕竟,一旦言辞有失,他便可能沦为内地引资工作的“罪人”。
不得不说,回答这个问题,着实是件费力不讨好的差事。
林浩然心里清楚,此时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左右这些华商巨头的投资决策,进而对内地引进外资的大局产生深远影响。
他沉吟片刻,语气诚恳而笃定:“谢先生问到了关键,信心并非空穴来风,我之所以敢在内地投入重金,是因为看到了三个任何其他地方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他环视众人,目光清澈而自信:“第一是‘势’,改革开放是国家定下的大政方针,发展经济是举国上下的共识。
这个‘势’一旦形成,便不可逆转,我们华商回归投资,既是把握机遇,也是顺应大势。”
“第二是‘人’。”他继续道,“内地有十亿勤劳智慧的人民,他们渴望改变命运,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我在粤省的工厂,工人们的学习能力和吃苦精神,远超我的预期,这样优质的人力资源,是全球罕见的。”
“第三是‘场’。”林浩然伸出第三根手指,“超过十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正在从温饱向小康迈进。
从肥皂、牙膏到收音机、电视机,消费需求正在井喷,这个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足以容纳我们所有人的梦想。”
他这番条理清晰、见解深刻的论述,让在场众人都陷入沉思。
就连见多识广的包裕刚也不禁点头表示认同。
“好,林先生说得太好了!”这时候,国计委的领导率先鼓起掌来。
顿时,整个会议厅都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或许,不少人是跟风鼓掌,可不得不说,林浩然所说的这些,完全没毛病,确实说动了不少人的心思。
掌声持续了十几秒才逐渐安静下来。
霍先生适时补充道:“浩然说得在理,我在内地投资多年,最深切的体会就是:这里的人民渴望发展,政府全力支持,市场潜力无限。
我们华商既有血脉之亲,又熟悉中华文化,实在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两位商界领袖的背书,让在场华商的信心大增。
很快,气氛变得更加热烈,大家开始具体讨论起投资的可能性。
“林生,您在粤省的产业园,是否欢迎其他企业入驻?”一位从事电子制造的台商问道。
“当然欢迎。“林浩然立即回应,“我们正在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非常需要志同道合的伙伴。”
“那我们在物流方面可以合作。”另一位经营航运的新嘉坡华商接话,“我的船队可以保障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
看着交流越来越深入,郭河年欣慰地对林浩然低语:“浩然,你这一步走得很对,独赢不如众赢,把这个蛋糕做大,对大家都有好处。”
林浩然微笑点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