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8章 来自内地的邀请函,准备去京城!(2 / 2)

加入书签

回到董事长办公室内,林万安正伏案疾书,桌上堆满了文件。

身后那大名鼎鼎的“SB”盾形徽标非常显眼。

这是邵氏影业沿用多年的标志,也是内地许多70/80/90年代孩子的童年回忆。

林浩然的目光在那标志上停留片刻,不禁想起前世在录像厅里租借邵氏武侠片的青葱岁月。

见林浩然入门,他这才放下钢笔,抬头笑道:“浩儿,参观如何?”

“爹地,还不错,算是长了见识。”林浩然随手拉过一张椅子坐下,笑着说道。

邹振邦垂首恭立:“林生慧眼如炬,连爆破戏瑕疵都……”

“邵氏这名字,爹地,您看是不是应该要换一个了?”林浩然突然笑道。

再怎么说,如今邵氏已经被林家收购了,继续沿用“邵氏“这个名号确实不太合适。

林万安闻言微微一怔,随即露出深思的神色:“浩儿说得有理,不过'邵氏'这块招牌在香江影坛经营23年,突然更名恐怕......“

林浩然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片场,开口说道:“正因为经营数十年,才更需要革新,邵氏这个名字,承载着太多旧时代的印记。

我们要打造的是面向未来的'东方好莱坞',就该有个全新的开始。”

‘SB’这个盾形徽标在这个年代,或许只是纯属邵氏电影公司的一个英文全名缩写,可再过个十几二十年以后,这两个字母组合起来,在网络时代就会衍生出不太雅观的歧义。

林浩然想起后世网络上对邵氏标志的调侃,不禁微微摇头。

更何况,如今的邵氏电影,早已经全面衰落了,继续留着这个招牌,已经没有任何必要。

邹振邦小心翼翼地插话:“林生,改名事关重大,是否要请风水大师算个吉日?“

林浩然转身笑道:“此事由我爹地决定安排就好了。”

他是帮父亲收购这家电影公司,可没想要亲自管理这家公司。

“浩儿,你有没有什么好建议?”林万安问道。

林浩然闻言,皱了皱眉头,过了会,说道:“新名字要体现我们的抱负——'寰亚影业'如何?寰宇之内,亚洲之巅。”

寰亚电影公司,其实在十几年后的1994年,也会有一家同名电影公司成立,而且这家公司很快便成为香江华语电影制作及发行业的佼佼者。

如今,林浩然提前用这个名字倒是恰到好处。

“寰亚影业......“林万安轻声念着,眼中渐渐泛起赞许的光芒,“好!气势磅礴,又暗合我们立足亚洲、放眼全球的志向。“

邹振邦也连连点头:“林生高见!这个名字既大气又现代,比'邵氏'更符合我们未来的发展。“

“那就这么定了。“林万安拍板道,“邹生,你立即着手办理更名手续,同时通知设计部,我要在三天内看到新logo的设计方案。“

“是!“邹振邦躬身领命。

与父亲林万安在邵氏影城的公司食堂吃了一顿午饭之后,林浩然便离开了邵氏影城。

对于邵氏电影公司,也就是即将改名的寰亚影业,林浩然本来就不抱着赚什么大钱的想法,只是想让六十多岁的父亲林万安有个事业寄托,顺便圆自己一个电影梦罢了。

当然了,如果寰亚电影公司未来发展得好,甚至真的做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那么父亲林万安肯定会更有成就感。

林浩然坐在回程的轿车中,目光透过车窗,凝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山景,嘴角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能让父亲在晚年寻得全新的追求,这份成就感,在他心中,甚至超越了收购和黄带来的喜悦。

毕竟,他能够打下如今这份庞大的家业,起步阶段至关重要。

父亲林万安给予他的支持与助力,可谓功不可没。

诚然,若让他白手起家去拼搏,靠着穿越者的身份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或许并非难事。

但倘若要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就积累起如今这般规模的财富,那无疑是痴人说梦,根本不可能实现。

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车子终于从清水湾大浦仔的邵氏影城到达康乐大厦。

东区鲫鱼涌到观塘茶果岭的东区海底隧道还没有开建,因此,从西贡清水湾那边到中环只能绕行狮子山隧道,路途确实遥远。

林浩然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颈,直接坐着电梯上了51楼。

刚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坐下来,马世民便敲门走了进来。

“老板,您来得太是时候了,我正准备找您呢!”马世民很自觉地拉了一张椅子自己坐下,然后笑着说道。

“找我有什么事吗?银河战略发展委员会的组建情况如何了?”林浩然问道。

“银河战略发展委员会进展不错,这点暂时没有让老板您操心的地方,我找您,确实有重要的事情要跟您说。”马世民说完,将一份邀请函放到了桌子上。

“这是内地驻香江负责人亲自拿过来的邀请函,说是北边发来的,邀请您参加这个月中在京城举行的经济座谈会。

而且从负责人的口中我可以听得出,他们对您很重视,希望老板您一定要参加,他们有另外的重要事情找您。”马世民神色郑重地说道。

林浩然拿起那份烫金邀请函,红色封面上印着国徽,翻开内页,落款处赫然是几个重量级部委的印章。

他目光微凝,这可是个重要信号。

内地他已经去过几次了,但其实每次都是去粤省,毕竟就挨着,很近。

倒是京城,他还没去过。

林浩然轻轻摩挲着邀请函上凸起的国徽纹样,心中泛起一丝波澜。

这次进京,恐怕不只是参加座谈会这么简单。

林浩然将邀请函仔细收好,开口说道:“帮我回复,就说我一定准时出席,另外,准备一份关于香江与内地经济合作的建议书,重点突出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升级方面的想法。”

马世民会意点头:“我明白,重点是展现我们对内地发展的诚意。”

林浩然点了点头。

对于京城的邀请,林浩然倒也没有感到惊讶。

毕竟,他内心中早已经知道,这事情肯定跑不掉的。

别的不说,香江那些华商大亨,基本上都被邀请到京城去。

比如包裕刚,便多次前往京城。

如今,他已经是在商界中比包裕刚还厉害的存在,而且还在粤省大力投资,支持内地的经济改革开放发展,收到这样的邀请实属意料之中。

“老板,听说这次座谈会规格很高,“马世民压低声音,“除了经济议题,可能还会讨论香江前途问题,除了老板您之外,像包先生、霍先生、李先生、郭先生等都在受邀之列。“

林浩然微微颔首。

他当然明白这个时间点的特殊性,中英谈判正在进行中,香江的未来牵动着各方神经。

不过,对于政治这块,林浩然并不打算参与太多。

他只是一个搞经济的商人,政治的事情还是少掺和为妙。

林浩然沉吟道:“准备两份材料,一份是经济合作建议书,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引进上,另一份简单提一下对香江稳定的看法就行,不必过多涉及政治。“

“明白。”马世民会意,“我这就去准备,保证既展现诚意,又保持适当距离。”

待马世民离开后,林浩然独自站在落地窗前。

去京城。

说起来,前世他还没去过京城呢。

没想到,这一世,居然会在80年代初期,便前往这座千年古都。

这毕竟是首都,说不向往,肯定是不可能的。

哪怕不会定居在那边,能去看看也是好的。

他再次回到座位,拿起那张邀请函,仔细看着上面的每一个字。

烫金的国徽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落款处的几个部委名称更是彰显着这份邀请的分量。

原来,不知不觉,他已经达到了这种高度。

林浩然轻轻抚摸着邀请函上凸起的国徽纹样,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感慨。

三年多前,他才刚刚穿越,成为香江一个入门级豪门的子弟,当时还为了继承权而与大哥斗智斗勇。

没想到,仅仅过去三年多时间,他却收到了来自内地的正式邀请,与那些耳熟能详的商业巨擘同席而坐,甚至他的地位及待遇隐隐约约超越了哪些同去的同行们。

他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刚重生时的窘迫境地,那时的自己,面对未知的未来满心迷茫,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也忆起第一次见到包裕刚时的紧张不安,面对这位商界传奇人物,他甚至能清晰感受到自己掌心冒出的冷汗;

还有收购置地集团时那惊心动魄的场景,每一次谈判、每一个决策都如走钢丝般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更忘不了从李加诚口中虎口夺牙,成功拿下和记黄埔时的畅快淋漓,那是与前世最熟悉的商业巨擘的一场激烈较量。

这一路走来,虽说凭借着先知先觉的优势占得了不少先机,可背后的艰辛与压力,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肩头,个中滋味,也只有他自己能真切体会。

“看来,是时候去见识见识这座千年古都了。“林浩然轻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期待的笑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