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准备(1 / 2)
第74章 准备
(求月票,感谢大家支持!)
周继业和许国庆已经离开魔都好几天了,算时间他们早就应该到了岭南,可这个时代通讯不便,不像未来大家都有手机,无论是发个信息或是打个电话马上就能联系到。
现在的电话普及率低的可怜,至于拍电报也麻烦的很,写信就更不用说了,一封信从岭南寄出到魔都要好几天,说不定人回来了这信还在路上呢。
周继业他们走后,林莹一个人留在魔都,已经把电影院那边卖茶叶蛋的买卖给辞了的林莹暂时也没什么事,自从回到魔都这大半年来,林莹一直忙忙碌碌着,尤其是卖茶叶蛋的那些日子,她基本就没怎么休息过,趁着这个间隙,也正好放松一下。
在家做做饭菜,打扫打扫房间,把买来的一些草在院子里种下,陪着方曼霞喝下午茶,听听音乐,说说话,或者两人在附近散散步什么的。这种日子过的难得的悠闲,也让一直紧绷的神经有了调整。
当然林莹也不可能总在家里呆着,一下子闲下来的她没两天就坐不住了。中午在家吃了饭,方曼霞和平常一样去午睡,没什么事的林莹索性就出了门,骑着她刚买不久的自行车出去。
周继业有自行车,他去岭南那辆自行车放在家里没人骑,可林莹虽然会骑车但根本骑不了他的那辆车。当时买车的时候周继业是考虑到去郊区收货,所以特意买了辆二八载重车,这车结实的很,也重的很,再加上二八的尺寸身材不高的林莹根本就跨不上去,考虑到出行方便,就在周继业他们去岭南的前两天,他们跑了一趟售卖商店,买了辆永久的二六女式自行车。
车子虽是二手货,半新不旧的但用料扎实,而且价格也不贵。买来后去修车铺保养了下,加装了前面的车篮,再去上了牌交了车税,这车就能骑了。
骑着车,在魔都的街道上,林莹感受着无比的惬意,不过她可不是出来闲逛的,而是边骑边留意着街上,尤其是一些比较热闹的区域,时不时还会停下来看看。
周继业去岭南,这是林莹早就和周继业商量好的,就算当时许国庆没说要一起去,这一趟也是必须得走。
随着改开的来临,市面上小商小贩越来越多,他们之前的买卖竞争也越发激烈。虽然无论是周继业在菜场还是林莹在电影院门口,他们的买卖要干还是能干下去,可这条赛道上的人越来越多,继续干已没这个必要,而且随着风口渐起,何必和其他人挤在一起呢倒不如换一条赛道。
前不久电视播放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林莹和周继业都敏锐察觉到了这点,何况他们也清楚,八十年代初期什么买卖最好,无非就是从香江来的东西最为流行了,虽然眼下鹏城那边的特区还没成立,可已有些货物通过一些渠道进入了内地,只是还没这么快蔓延到北边来罢了。
这就是林莹和周继业最终确定去岭南的缘故,但没想许国庆主动提出由他陪着周继业去,让林莹留在魔都。
对于这个变化,林莹非但没有拒绝,还很高兴地答应了下来,先不说许国庆对他们有恩,而且他们要去岭南就要解决介绍信的问题,他们在魔都认识的人不多,黄牛那边不可靠,除了许国庆也没其他人能帮这个忙了。
此外,许国庆和老文和他们的关系都很不错,经历了上次聚餐后四人隐隐已有小团体的模样,他们的人品林莹也信得过,再加上许国庆说的也对,自己一个女人实在不方便,岭南那边的情况如何谁都不清楚,由他陪着周继业去最合适,更何况许国庆还有个战友在羊城呢。
就这样周继业和许国庆一起坐火车去了岭南,但他们走后林莹也没闲着。
林莹觉得无论周继业和许国庆这一趟的结果如何,多多少少能带点东西回来,等东西带回来后,那么接下来就要想办法出手。
怎么出手无非就是摆摊卖掉。可去哪里摆摊呢这是一个问题。
之前周继业做买卖的菜场热闹归热闹,但菜场都是大家买菜的地方,来来往往的不是上了年纪的阿姨爷叔,或者就是家庭主妇(主夫),这些人平时精打细算,为了一分钱菜钱都要讨价还价算计一番,在这种情况下,把从南方来的时髦货放在菜市场卖怎么可能有销路
这些东西的受众群体应该都是年轻人,因为只有年轻人的思想更开放,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
而且魔都人都好面子,平日爱显摆,哪怕家里再穷生活条件再不好,出去的时候也必须把自己打理的干干净净,这是魔都的习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