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章 集邮(2 / 2)

加入书签

“当然真的!”

“不开玩笑”

“绝对不开玩笑!”

中年人迟疑了下,点点头:“要是这样倒是可以,不过我要先见到钞票。”

“没问题,可是这……。”

年轻人左右看看,中年人给他使了个眼色,年轻人会意跟着中年人来到一个角落,两人在角落里嘀咕了两句,年轻人见周围没人注意从口袋里掏出钱数了几张,然后直接塞给了中年人。

中年人接过钱后确定数字没错,然后又从年轻人的集邮册里把那套长江大桥和四方联的猴票取了出来,接着把自己集邮册里的那套红灯记也取了出来,两人现场做了交换。

想了好些日子的红灯记到手,年轻人喜的眉开眼笑,他小心翼翼把邮票插进集邮册的空格里,美滋滋看了看,这才合上集邮册,脚步轻快地离开了。

在不远处的林莹把这一切全看在眼里,对方的谈话也听得仔仔细细,等年轻人开心地离开,中年人也是一副占了便宜喜滋滋的模样时,林莹脸上若有所思。

“走吧,我们去前头再看看”老文在一旁对林莹道。

“反正看的也差不多了,我想这边先逛逛。”

“怎么你也打算玩邮票”老文见林莹似乎对邮票来了兴趣,笑着问道。

林莹笑着点点头:“这东西好像蛮有意思的,绿绿瞧着好看,以前从来没碰过,没想有这么多人在玩邮票呢。”

“呵呵,魔都玩邮票的人其实不少,全市的几个文化宫基本都有这样的地方,不过最大的邮票市场一个是西宫这里,另外一个在蘑菇亭。”老文虽然不懂,但他知道的不少,见林莹对邮票感兴趣就告诉了她一些关于魔都邮票市场的情况。

“蘑菇亭”林莹听了好奇问:“这是什么地方这名字怎么这么奇怪”

“哈哈哈!”老文乐道:“这个地方离你们住的地方不远,你们现在住的小区出去往南走过两条街就到了,你记得南边的肇家浜路中间有街心园么”

见林莹点头,老文继续道:“蘑菇亭就在那边,靠近你家过去的路口街心园里面有好几个大蘑菇一样的石亭子,大家都把这个园叫蘑菇亭,这个地方每天下午就会有不少集邮爱好者在那边聚集,周末时候人更多,时间久了就自发形成了一个民间集邮交换市场。”

林莹瞬间就想起来了,这不就是靠近她之前和周继业坐公交车去郊区收鸡蛋的公交车站附近么

怪不得当初她和周继业坐公交车的时候在车上看见街心园里面有不少人,只不过那时候林莹并不清楚那边是个邮票市场,还以为是普通人聚集,就和平时一些大爷带着小板凳在路边下棋打扑克牌的那种呢。

恍然大悟,林莹把这地方暗暗记下,打算以后有时间过去瞧瞧。

接下来的时间她兴致勃勃在这里闲逛了起来,边逛还边认真听着来这里交换邮票的爱好者们的交谈。

虽然林莹不懂集邮,更从来没有参与过这种爱好活动,可泡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通过别人的交谈再加上她时不时主动厚脸皮地询问,倒是渐渐了解了一些关于集邮的知识。

邮票市场中,这些集邮爱好者来这大部分是来交流的,或展示自己的藏品,或者和其他爱好者以邮票换邮票,从而丰富自己的收藏。

当然也有人和刚才的中年人和年轻人类同,在看见自己没有但又需求的好邮票时,会拿出自己的藏品向对方提出交换,交换的方式基本是以票换票,可鉴于一些邮票的收藏价值不等,双方就会提出以一换多,或者以多换一的方式,假如在没有合适的交换邮票情况下,有些不差钱的人还会和刚才的年轻人一样,悄悄提出用钱弥补交换差额的不足,或者索性钱买对方的邮票来达到目的。

虽然目前邮票直接用金钱来估算价值,甚至用钱来交易的方式并不提倡,可这种需求的关系却实实在在的存在,只不过简单的以邮换邮情况更常见罢了。

这种情况出现,也代表着集邮市场从最初的兴趣爱好逐步向一个新兴的市场发展。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有供求就有市场是吻合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逐步演化成未来如火如荼的集邮市场,最终成为一个产业。

离开这里的时候,林莹特意问了老文附近哪里有邮局,老文只以为林莹是女孩子的一时好奇,指着西宫大门方向说这里出去不远就有一个邮局,还笑问林莹不会真的对集邮起了兴趣了吧

没想林莹的回答让老文很是意外,林莹居然笑盈盈点头承认自己的确对邮票来了兴趣,打算去邮局看看。

出了西宫后,林莹就去了老文说的邮局,到了那边一问,邮局里还真有关于集邮的专门柜台。

跑过去一看,柜台里摆着几本集邮册和镊子等集邮工具,另外还有一些略有点收藏价值的邮票在出售。

在柜台前问了问,林莹二话不说掏钱就买了两本集邮册,然后再买了几套前几年的邮票,当然这邮票的价格肯定不是面值的价格,因为具有收藏价值购买时是以柜台的另外定价来的,这些邮票都从原本面值上涨了百分之三十以上,最高的几乎翻了个番。

此外,林莹还在邮局直接买了三张刚出来不久的生肖猴票四方联,美滋滋地把它们放进了集邮册里,瞧着她这番行为,边上的老文看得一头雾水,心里纳闷想难不成林莹还真的打算搞集邮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