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6章 快速进化的世界!(1 / 2)

加入书签

外面的世界嘈杂喧嚣,而在大秦国内,也同样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原有的小农经济发生新的异变。

这要是搁在过去,东、西方交流虽然也存在,但由于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等原因,往返一次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相互影响慢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那个时候,天下人的温饱问题都尚未得到解决,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关注外面的世界。

然而,自从大秦横空出世之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天下人过得并没有比以前好多少,贫富差距甚至还在逐渐扩大,但大秦推行的一些政策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大秦普及了教育,开启了民智。这使得大多数人都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文化水平,不再像以前那样愚昧无知,可以独立思考,虽然这样的人依然稀少。

其次,报纸的宣传和留影术的出现,让普通人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并且学会了对比,能够独立思考人生、认识世界。有精力思考我们来自哪里,要去去何方,这类玄之又玄的哲学问题。

当大秦人与其他地方的人进行对比时,他们立刻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因为在大秦,即使是乞丐,也能够靠乞讨要到食物维持生命,主要是能乞讨到食物,有食物可以乞讨。

而且,大秦官府还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养济院,为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提供庇护和救助。此外,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官府也会全力以赴地进行救济,确保国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不会达到官逼民反的临界点。

综上所述,这些事实综合起来表明,在大秦,很少会出现有人被饿死的情况,即使有也在大多数人承受范围之内。

在过去,由于通勤方式的限制,世界显得格外广阔,人一生出行距离不可能超过百里范围,然而,随着大秦进入工业化,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人一生能跑数千里,甚至数万里都有可能。

大秦的工业化进程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强行推动着异世界的进化速度。秦人在进入工业化后,利用蒸汽机器开垦农田,使得大秦境内可耕种的田地数量骤然增加。这一变化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方式,也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秦国内,地主阶层开始崭露头角,土地兼并还没大规模出现,便又被压制住了,与传统的土地兼并现象不同的是,这时的地主们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土地兼并后根本无法获利。尽管他们可以轻易地兼并土地,但要找到足够的佃农来耕种这些土地却并非易事。

虽然地主阶层也可以使用蒸汽机器进行耕种,但这些机器大秦官府并不白送,需要花钱购买,这就让耕地成本增加,人又是可以自由流动,要想强制控制人口又违法,农民的选择多了,钱可以购买一切物资,土地再也不能牢牢拴住农民,地主通过兼并土地再也赚不到惊人利润,这才导致地主兼并土地热情不高。

毕竟,机器耕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且还需要有专业的操作人员。更重要的是,即使地主们成功地收获了粮食,他们又该如何处理这些粮食呢?

怎么才能将投入资本转化成财富?

在大秦,天下人的粮食供应大多由大秦国营粮店掌控。对于那些缺粮的人来说,他们只认可大秦国营粮店出售的粮食。这是因为大秦国营粮店出售的粮食便宜、量多,而且买粮不受限,究其原因是国营农庄的机械化程度更高,生产效率也更高,还有化肥的出现,更助长了粮食产量,从而使得粮食价格更为便宜。

这种情况间接导致了地主兼并土地变得无利可图。因为即使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也难以与大秦国营粮店竞争。最终,地主们不得不放弃土地兼并的想法,转而寻找其他的投资途径,像是在国内兴办工厂,或是跑到盟国去兼并土地种粮食,从而积累建工厂的资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