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章 快速进化的世界!(2 / 2)
如今的大秦境内,官府对于土地兼并一事并未加以禁止,但却有另一项明确规定:地主手中的耕地绝不可再次荒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地主不仅会被没收土地并收归国有,还需承受高额罚款作为惩罚。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得大秦即便未对土地兼并予以明令禁止,地主们却对土地兼并的热情也骤然降温。毕竟,谁都不愿意冒着失去土地和遭受巨额罚款的风险再去进行土地兼并。
而地主作为传统的剥削阶层,自然希望大秦新上台的执政学派能够重新制定法令。他们期望这些新法令能够限制汉人随意流动,要求汉人必须固定职业、固定工作,最好是老老实实地种粮食,而不要有过多的想法和追求。
随着大秦逐渐步入工业化时代,社会结构进化速度变得越来越迅猛。在这个过程中,地主阶层原本通过土地来控制人口的方式,其效果也变得越来越不理想。尤其是当大秦国营农场横空出世之后,这种情况变得更为明显。
国营农场通过开垦大量的土地,在灾年时大量招募灾民,并将他们编入农场体系。这些原本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在国营农场的培养下,逐渐转变成了工人。他们不仅能够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而且农场的耕地产出全部归大秦帝国所有。
表面上看,似乎是国家在养活这些农民,但实际上,正是由于国营农场的大规模投入,大秦帝国才得以摆脱粮食短缺的困境。毕竟,要建设这样规模庞大的国营农场,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这绝非私人小资本所能承担得起的。
大秦帝国如今已然显现出贫富差距扩大的端倪,然而离石却始终巧妙地运用国有资本,不惜亏本也要去填补这一差距,对农业进行补贴。他深知,那些觉醒了自我意识的普通民众一旦团结起来,将会产生何等惊人的力量。正因如此,他才会千方百计地哄骗那些对经济一窍不通的地主老财,将他们紧紧地绑缚在大秦帝国的战车上。
这样一来,大秦帝国在发展国家资本、允许剥削存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的过度扩张。然而,离石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够坚持多久。可以肯定的是,汉人绝对不可能永远心甘情愿地忍受被人剥削的命运,皇帝专制最终必定会被汉人所推翻。
正因为提前洞悉了这一切,离石才会不遗余力地不断取悦天下人,其目的无非是想为后世子孙积攒功德,以此来换取未来赢氏子孙的绵延不绝,不至于让未来起义军清算。
现在大秦第三届执政学派要重新上台,天下人越来越关执政是哪一家学派,一个学派上台,意味着无数的官职需要更换,无数的财富会在未来有倾向性的再分配,跟着执政学派走,会创造出大量富甲一方的豪绅,豪绅这时还是天下人对有良心、有德行的富人统称,现在大秦官场就要处理执政学派上台的问题。
第三届总理任期结束后,法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重新掌握了执政权力。经过十年的执政实践和观察,法家积累了丰富的底层施政经验。他们的学派学者深入大秦境内的各个角落,对普通人的需求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分析,还撰写了大量书籍。
在此基础上,法家根据墨家前任矩子的犯罪理论,进一步展开了更为详细的摸底调查。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他们形成了全新的法家支派律法实证派系。
在处理复杂的外部关系时,法家展现出了强硬的手段。他们要求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绝不容许有任何偏袒和私心。这种一视同仁的态度,得到了汉人百姓的高度认可,主要是法家对官员管理的严。汉人最看重公平,他们坚信“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真理,其他学派,儒家、墨家对官员管理太宽松,这让普通百姓心生不满。
为了确保法律的公平性,法家采取了高额罚款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的酷刑威慑。这一举措出乎意料好,事实证明,天下汉人对大秦的罚款制度更为惧怕。
因为刑罚只是让人在一时之间感到痛苦,而罚款却如同软刀子割肉,让被罚款者每每想起那高额的罚款数额时,便会感到生不如死。这种威慑力无疑更为可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