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三二)(2 / 2)

加入书签

阿木往火堆里添了块枯柴,火苗“噼啪”一声窜起来,映得他脸上的表情有些凝重:“不奇怪,这几年总有人来戈壁找‘宝贝’,去年就有一伙人在黑沙城遗址附近盗挖,被当地牧民发现报了警,抓了三个,还有两个跑了。那些人手里的工具比以前先进多了,不光有探针、洛阳铲,还有金属探测器,隔着沙子都能探着地下的东西。”

陈轩没说话,他走到营地西边,蹲下身看着阿木说的那几个脚印。脚印确实是新鲜的,边缘还没被风沙抚平,鞋底的防滑纹路清晰可见,能看出是42码左右的鞋子,而且不止一个人的脚印——有两个脚印挨得很近,像是有人站在那里观察四周,还有一串脚印朝着古城遗址的方向延伸过去,虽然被风吹得淡了些,但依稀能辨清走向。

“他们去过古城遗址。”陈轩站起身,望向不远处连绵起伏的沙丘,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我们下午在遗址里待了两个多小时,说不定那伙人就在附近盯着,等我们离开才敢靠近。”

苏晴心里一紧,下意识摸了摸挂在脖子上的相机:“那我们找到的文书……会不会被他们盯上了?还有那座古城遗址,要是被他们抢先盗挖,里面的文物就全完了!”

“别慌。”陈轩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平静却带着安抚力,“文书我们藏得隐蔽,他们未必知道。但古城遗址的位置,现在肯定已经暴露了,我们得尽快想办法。”

小林走到陈轩身边,压低声音说:“要不我们现在就联系当地的文物局?我手机里存着之前合作过的一位文物稽查队队长的电话,虽然这里信号不好,但爬到高处说不定能打通。”

陈轩摇摇头:“现在天黑了,就算联系上文物局,他们赶过来至少要明天早上,这一晚的时间,足够盗墓贼做很多事了。而且我们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手里有没有家伙,冒然惊动他们,说不定会逼得他们狗急跳墙。”

阿木这时突然开口:“我知道附近有个‘风蚀沟’,就在古城遗址北边三里地,那里地势低,两边是很高的风蚀崖,只有一条窄路能进去,是个天然的藏身地。以前牧民进山遇到沙尘暴,都躲在那里面。那些盗墓贼要是在这附近落脚,十有八九会选在那儿。”

“你的意思是……我们去风蚀沟看看?”苏晴眼神亮了亮,又有些犹豫,“可天黑了,戈壁里不好走,万一遇到危险怎么办?”

陈轩抬头看了眼天色,夕阳已经沉到沙丘后面,只留下天边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再过半小时,天就要彻底黑透了。他从帐篷里拿出手电筒和一把多功能工兵铲,又把玄鉴镜揣进怀里,青铜三目佩在领口下贴着皮肤,带着熟悉的温润感,像是在给他传递力量。

“我和阿木过去看看,你们俩留在营地。”陈轩看着苏晴和小林,“苏晴,你把相机里的照片备份好,尤其是文书和古城遗址的照片,万一出什么事,这些都是证据。小林,你负责守着营地,要是我们两个小时内没回来,你就立刻想办法联系文物局和警方,报我们的位置。”

“不行,要去一起去!”苏晴立刻反驳,她把相机背在身上,又拿起自己的手电筒,“我会用相机拍照取证,说不定能拍到他们盗墓的证据,而且多一个人多一份照应。”

小林也点点头:“我虽然没什么身手,但在拍卖行学过一些辨认文物和盗墓工具的知识,说不定能帮上忙。再说,你们俩去太危险了,我们四个人一起,至少能互相有个照应。”

陈轩看着两人坚定的眼神,知道劝不动,只好点头:“那好,一起去,但必须听我指挥,无论看到什么,都不能轻举妄动,安全第一。”

阿木从帐篷里翻出四顶防风沙的帽子和几个口罩,分给众人:“天黑了风会变大,戴上这个,别让沙子迷了眼睛和嘴。我带路,跟着我的脚印走,戈壁里的沙窝子看着平,底下说不定是空的,踩错了会陷进去。”

四人简单收拾了一下,熄灭了营地里的火堆,只留下一顶帐篷作为标记。阿木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枯树枝,时不时戳一下前面的沙地,确认结实了才往前走。苏晴跟在阿木身后,相机挂在脖子上,手电筒的光束紧紧跟着阿木的脚步。陈轩走在中间,玄鉴镜始终攥在掌心,随时留意着周围的动静。小林走在最后,手里捏着工兵铲,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戈壁的夜晚来得很快,才走了十几分钟,天就彻底黑了,只有天边残留的一点微光,勉强能看清前方的沙丘轮廓。风渐渐大起来,呜呜地刮过沙丘,像是有人在低声呜咽,远处偶尔传来几声不知名鸟类的叫声,在寂静的戈壁里显得格外突兀。

“快到了。”阿木突然停下脚步,用枯树枝指了指前面的一处黑影,“前面就是风蚀沟,你们看,沟口有火光!”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见远处的黑影下方,有一点微弱的火光在闪烁,像是有人在那里生火取暖。陈轩示意大家蹲下身子,慢慢朝着风蚀沟的方向挪动。离风蚀沟越近,就能越清楚地听到里面传来的声音——有男人的说话声,还有金属碰撞的“叮当”声,像是在修理什么工具。

陈轩让众人留在沟口的沙丘后面,自己则猫着腰,悄悄绕到风蚀沟的侧面,探头往里看。风蚀沟果然像阿木说的那样,两边是陡峭的风蚀崖,中间是一条宽约两米的通道,通道尽头有一片相对平坦的空地,空地上搭着两顶绿色的帐篷,帐篷旁边生着一堆火,火堆边坐着四个男人,都穿着迷彩服,脚上是防滑登山靴,正是他们白天在遗址附近看到的那种鞋。

火堆旁放着好几件工具,有洛阳铲、探针,还有一台金属探测器,其中一个男人正拿着扳手,在修理一根断裂的探针,而他手里的扳手,和陈轩之前看到的那半块金属片的材质一模一样。

“妈的,今天真晦气,探针断了不说,还遇到一群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人在遗址里瞎逛,害得我们只能在这儿等。”一个留着寸头的男人往火堆里吐了口唾沫,语气烦躁,“等半夜风大了,我们就去遗址里探探,我就不信那里面没宝贝。”

另一个戴帽子的男人笑了笑,露出一口黄牙:“急什么?那伙人看着像是游客,说不定明天一早就走了。再说,我们有金属探测器,就算他们先去过,也未必能找到真东西。听说这附近有座玄山氏的遗迹,里面藏着宝贝,只要找到那个,我们就发财了!”

陈轩听到“玄山氏遗迹”几个字时,指尖猛地攥紧。他悄悄退回到沙丘后面,对苏晴做了个“拍照取证”的手势。苏晴立刻拿起相机,打开夜间拍摄模式,对着风蚀沟里的火堆和那几个男人拍了几张照片,闪光灯被她调成了关闭模式,只靠相机的微光成像,不会惊动里面的人。

“一共四个人,都有盗墓工具,还提到了玄山氏遗迹。”陈轩压低声音,对众人说,“他们打算半夜去古城遗址盗挖,我们得阻止他们,但不能硬来。”

小林皱着眉:“可我们只有四个人,他们手里说不定有武器,怎么阻止?”

阿木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我有办法。这风蚀沟的侧面崖壁不结实,上面堆着很多松动的碎石,只要我们从上面往下推几块大石头,制造点动静,他们肯定会以为是沙尘暴来了,或者崖壁塌了,说不定会吓得赶紧跑。”

陈轩眼前一亮:“这个办法可行。风大的时候,戈壁里确实容易发生小规模的崖壁坍塌,他们肯定会害怕。但要小心,别真的引发大规模坍塌,伤到人就不好了。”

四人立刻分工:阿木带着陈轩和小林,绕到风蚀沟侧面的崖壁上方,苏晴则留在沙丘后面,继续观察里面的动静,一旦有情况就用手电筒发信号。

崖壁不算太高,大概有七八米,上面果然堆着不少松动的碎石。阿木找了几块脑袋大小的石头,用枯树枝撬动,对陈轩和小林做了个“准备”的手势。陈轩点点头,握紧了手里的工兵铲,随时准备接应。

“一二三,推!”阿木猛地用力,一块石头顺着崖壁滚了下去,“轰隆”一声落在风蚀沟的通道里,扬起一阵沙尘。

风蚀沟里的那几个男人瞬间安静下来。几秒钟后,那个留着寸头的男人骂骂咧咧地走出帐篷:“妈的,什么声音?是不是崖壁塌了?”

就在这时,阿木又推下去两块石头,“轰隆”声接连响起,崖壁上的碎石也跟着往下掉,像是真的要坍塌了一样。

“不好,快跑!崖壁要塌了!”戴帽子的男人大喊一声,其他几个人也慌了神,赶紧收拾起帐篷里的东西,连火堆都没来得及熄灭,就朝着风蚀沟外面跑去,慌不择路地朝着戈壁深处逃去,连掉在地上的半根探针都没顾得上捡。

陈轩看着他们逃跑的背影,松了口气。他和阿木、小林从崖壁上下来,苏晴也跑了过来:“他们跑了!我们成功了!”

“别高兴太早。”陈轩走到风蚀沟里,看着地上散落的盗墓工具和那两顶帐篷,“他们只是暂时被吓跑了,说不定还会回来。我们现在就联系文物局,让他们尽快派人过来,对古城遗址进行保护。”

小林立刻拿出手机,跑到崖壁上方的高处,果然收到了一点微弱的信号。他拨通了那位文物稽查队队长的电话,把这里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包括古城遗址的位置、盗墓贼的数量和工具,还有他们找到的玄山氏文书。

电话那头的队长听到“玄山氏文书”和“古城遗址”时,语气立刻变得严肃起来,承诺会马上组织人手,连夜赶过来,让他们务必保护好现场和文书,不要轻易离开。

挂了电话,小林松了口气:“队长说他们大概明天早上就能到,让我们在营地等着,不要单独行动。”

陈轩点点头,看着风蚀沟里的火堆渐渐熄灭,只剩下一点火星在黑暗中闪烁。戈壁的风依旧在刮,带着沙粒拍打着崖壁,发出“沙沙”的声音。他知道,今晚只是暂时阻止了盗墓贼,但守护这座古城遗址,守护玄山氏的传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去吧,明天文物局的人来了,我们就能放心了。”陈轩拍了拍众人的肩膀,率先朝着营地的方向走去。月光从云层里钻出来,洒在戈壁上,给沙丘镀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光,也照亮了他们脚下的路。苏晴走在他身边,看着他挺拔的背影,心里突然觉得无比安心——有陈轩在,无论遇到什么危险,他们都能一起扛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