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海底轻舟 & 我们可是在海底第一次见面呢!(2 / 2)
“雷总,有没有兴趣投资生产一款更新型的海底潜航器啊?增加更多舷窗和更舒适的内部设施,你看国外都有人敢用碳纤维造潜航器去三千多米海底看泰坦尼克沉船,我们这水下轻舟的条件比那船已经好多了。”
面对乙方的技术员的建议,雷洪汕脑袋摇晃的和拨浪鼓一样。
“不不不!这款潜水器也就是300米内使用,你要说造一个更舒适一点的我能理解,但你让我造一个拉普通人下上千米海底的家伙咱做不来这事,上次那船不是海底出事了吗……”
雷洪汕说的就是前几年海底出事的那艘观光潜水艇,那艘观光潜水艇是使用碳纤维制作而成的,压根没有经过严苛的测试和实验就投入了运营使用,运营公司老板为了证明这种潜水器的可靠程度,每次下潜都是亲自驾驶潜水器带着游客下潜。
它的个头体积,内空间比现在这艘水下方舟更小,人在里面连坐都没法伸直腰,完全是佝偻着身体在里面。
不过就这,每名游客都需要缴纳六位数的船票才能参与。
只是在最后一次下潜时,五条生命就在深海一瞬间,整个小小的潜水器被海水瞬间给压爆,行业属于内爆,几个人瞬间当场死亡。
这事那段时间在世界上是闹得沸沸扬扬的,有夸赞敢于挑战新鲜事物,有赞扬敢冒险到三千多米海底深的勇气,也有无数人骂这简直就是草菅人命。
碳纤维的强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能比同厚度的钢铁更威猛,但当你把生命交给薄薄几毫米厚的碳纤维去挑战三千多米海底压力时……
雷洪汕只想说这心可真够大的!
也许有一天,碳纤维的强度真的能达到几毫米厚度就能下潜到万米水深的位置,但在这之前,雷洪汕不会把生命交给这样完全用商业手段运营的潜水器,不经过严苛的测试和变态般的实验就这样把自己的生命和游客的生命来赚钱……这钱雷洪汕绝对不愿赚。
不过雷洪汕没兴趣用这种潜航器赚游客钱,但他有兴趣继续投资改善和升级这种潜航器。
“等这次测试合格后,舱内可以再增加点改进,增加些许舒适度,至少在水面上时,能有点冷气吧,要不然每次上下艇的时间都是遭罪。”
厂家的人擦了把额头上的汗,不知道是被闷出来的还是被揶揄出来的:
“这个还真不好弄,内外空间余量都太小了,而且电池也小,实在不好加装空调,要不在外面单放一个空调管,在停放时从外面送冷风进去?不过只能从舱门这里硬塞了,关舱门时再断掉送风。”
雷洪汕想想对方说的还真没错,空调内机占地确实不大,但在这种余量空间本就不多的地方还真会继续挤占内部仅存不多的空间;其次就是外部的散热器也很占位置,如果换成是其它潜航器可能增肥一点没啥问题,但这种潜航器的目前主要作用就是从海面上将人员和物资运送到竖井钢架下方的那个气闸舱,那个气闸舱是全部闸舱中最小的,舱门都小的一批,再增肥只会增加进出磕碰的几率。
而且……内部上空调机就意味着要在整个载人防护的金属壳体上多凿俩窟窿出来,热交换的冷凝管线可是要从这里进出的。
同时更麻烦的,是这些冷凝管线也需要使用极为厚实的耐压管线制作,要不然海底的海水压爆这些管线后,无孔不入的高压海水就会顺着管线往舱内涌,而这样一来,厚实的金属管线也降低了热交换的效率,纯粹是为了两头蒜而包了一锅饺子,而且还没做好味道不咋样。
想想整个水下航行的过程其实真没多久,再加上潜航器进入海水中后,四周的金属罐体就会将舱内的热量带走,虽说降温效率慢很多,但属于是天然热交换不需要一点能源,航行时间又短,乘员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没那么娇气。
“成吧,就在外面设置一个空调机,平时先往里面降温后再登艇。”
雷洪汕最终确认了这种方案,本身这种小艇就是属于应急款型,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太多资金,金主爸爸的认可让这位建造单位派来的设计人员又擦了一把汗。
不过雷洪汕不知道的是这种小艇后来在国外海域的海底矿井建设中也使用上,被被国外的潜航爱好者看中,因为价格便宜载客量又多,稍加改装后便成为了200米深度的最佳潜水航行器,成为了世界潜水器中的一个爆款产品,因为这种潜水器的专利在亿幸矿业的手中,给亿幸在日后赚了一笔,不过这是后话了。
从里面钻出来,雷洪汕又去查看了其它几个运送下去的装备,在确认一切准备妥当后不久,他便溜回房间洗了个澡,再次钻进深潜服中准备下潜。
这一次他的工作比较重要,在这几个小时中,上一班的深潜员驾驶着水下摩托潜航器带着一包又一包的零碎物资进入到气闸舱中,而这一次,他和下一班的深潜员要将这些物资转运到减压完毕的钢体内部,然后开启内部的低压工作。
还是相同的步骤,关外舱门,锁死,平衡压力差,打开内舱门,因为现在内部还没有建立起蓄水池,气闸舱内的海水直接从门缝流进了钢体内部空间。
“雷老板,你来做第一个?”
副队长查看了一下气压表,此刻整个钢体内部的气压已经降至正常的一个大气压,也就是和海平面相同的气压值,属于常人都能接受的气压范围,对于副队长的提议,雷洪汕欣然接受。
“好啊,劳烦各位咯。”
雷洪汕也不矫情,站在这次一起带下来的挂衣座上,双手挂在两边,几名一同下来的深潜员笨拙的来到他的身边,帮其解开了外部的密闭锁扣,在挂衣座的帮助下,潜水服上半身开始上升,里面的雷洪汕迅速的抬手收臂,从分成上下两截的深潜服里钻了出来。
这个挂衣座其实就是帮助深潜员穿这种潜水服的装置,这次带下来的是简紧凑款,没有电动辅助升降,只能手动转动摇柄用机械葫芦抬升和下降深潜服,虽然麻烦了点,但好处是结构较为紧凑,一个挂架能左右帮助两人完成脱穿。
“嘶……呼……靠,好大一股海腥味!”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雷洪汕钻出深潜服后深吸一口气,然后……就爆出了这被记录在行业历史中的金句!
没办法啊,整个结构体内部被海水浸泡了一段时间,积存了不少浮游生物和少量泥沙,还有排水后底部坦露的部分海底泥沙,整个环境能不充满海腥味吗。
雷洪汕的金句引爆了大家的欢笑声,在他的帮助下,第二名深潜员站到挂衣座上褪去厚重的深潜服,接着换新的挂衣座站上去第三、第四人。
四名深潜员第一次在海底一百多米的深度,不用穿任何潜水设备,不用佩戴任何潜水呼吸装置,就这样站在了一百多米深的海底上。
脱掉沉重的深潜服让众人的活动能力和行动能力一下子上升的MAX最大值,大家一边呼吸着充满海腥味的空气,一边将所有物品搬运到内部。
不管是普通潜水员还是深潜员,体能和力量都是非常不错的,在搬运完气闸舱内所有物资后四人开始摸出工具,两人为一组,以气闸舱为中心点,一组一边沿着底部挤出来的水泥敲击。
叮叮当当的声音很快在内部响起,众人用这个很原始的办法就是检查水泥块的密实程度,如果内部有大体积空泡或者是裂缝,敲击声肯定会不同;当然也不用众人能把水泥块给敲碎,这玩意就是拿炸药来炸都难的一批。
走完一圈,保证每个位置至少能有两次检查之后四人这才开始下一步的工作,他们将气闸舱外的引水槽给安装好,避免后面人员每次进来时都会搞得海水到处流淌。
能有即时通讯工作效率就是高,当引水槽安装完毕,海面上第一批运送下来的工作人员已经钻入海底轻舟吊放到水里,雷洪汕他们在内部用手动旋转大大的摇柄慢慢关闭内舱门,注水平衡压力开启外部舱门并打开指引灯光,在耐压摄像头的视角中,驾驶员小张稳稳当当的将海底轻舟驶入气闸舱内。
“漂亮,今晚给小张加鸡腿!”
雷洪汕通过内部临时接上的显示器赞叹着。
小张的驾驶水平真的不错,对推进器的控制非常精准,对准舱门进入的过程流畅且丝滑,当艇体进入到一半时便小功率开启反推,力量也控制的相当牛逼,匀速增加推力后又稳稳的逐渐减小推力,当潜航器完全进入舱体内部时正好全部关闭,潜航器利用惯性向前一米后便开启开启压水舱,整个潜航器如同教科书式的标准流程,直接稳稳的停落在气闸舱的正中间。
关闭外舱门,平衡压力,放水,舱内满满的海水在引水槽的顺引下流入中心的泥地中。
当气闸舱内部舱门打开,从里面钻出来的工作人员看着先到一步的深潜员笑道:
“哈哈,老朋友,我们可是在海底第一次见面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