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1 / 2)
李明远看着探测仪上的读数,难以置信地低语:“能量场……能量场在减弱!趋于平稳了!”
石坚依旧不敢松懈,紧握铜镜,警惕地注视着那片裂隙。
周小小缓缓睁开眼睛,脸色苍白如纸,浑身几乎被汗水湿透,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欣慰。她看着那片裂隙,轻声道:“他们……累了。”
随着她的话音落下,阵法中心的几柱安魂香,突然加速燃烧,香头亮起明亮的红光,随即缓缓熄灭,只余缕缕青烟,最终融入黑暗,消失不见。空气中那股令人窒息的压抑感,也随之烟消云散。
矿坑深处,恢复了夜晚应有的寂静,只有照明灯发出的稳定光芒,以及远处隐约传来的、其他矿坑正常施工的微弱声响。
……
第二天中午,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矿区。
王主任带着忐忑的心情,跟随石坚三人再次进入三号矿坑。一路上,他明显感觉到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气氛消失了,空气虽然依旧带着地下工程的潮湿和尘土味,却不再有那种无形的压力。
他们来到昨天的布阵地点,那里只留下一些难以辨认的涂料痕迹和香灰。
“问题基本解决了,”石坚对王主任说,“但这里的岩层结构经过能量长期冲击,可能比别处更脆弱一些。建议后续施工加强支护,避开这片裂隙带核心区域。另外,最好能在此处立个无字碑,或者种些松柏,以安地气。”
王主任虽然不明白具体发生了什么,但矿坑恢复正常是实实在在的。他激动地握着石坚的手:“太好了!石队长,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你们可是救了这整个项目啊!”
随后几天,三号矿坑恢复了正常施工,再也没有出现之前的怪事。工人们虽然私下里还有些议论,但在确凿的“正常”面前,流言也渐渐平息。矿区按照石坚的建议,在裂隙带附近立了一块简单的青石,周围移栽了几棵松树苗。
离开矿区那天,王主任亲自相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吉普车行驶在颠簸的路上,周小小靠着车窗,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充满建设热情的矿区景象,轻轻叹了口气。
“怎么了?还在想那些古战场的意念?”石坚问道。
周小小摇摇头,又点点头:“只是觉得,历史很沉重。我们脚下的土地,不知道埋藏了多少这样的故事。”
李明远一边开车,一边接话:“但我们在让土地焕发新生嘛。过去的归过去,未来的归未来。”
石坚目光深邃地看着前方:“我们的工作,就是确保过去不会成为未来的阻碍。小小,你做得很好。那种‘沟通’和‘引导’的方式,为我们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周小小微微笑了笑,闭上眼睛休息。
吉普车在颠簸的矿区土路上扬起阵阵尘土,将那片逐渐恢复生机的三号矿坑远远抛在后面。王主任站在矿区入口,用力挥着手,直到车子变成一个小黑点,消失在视野尽头。他的感激是真诚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麻烦,更是为了挽救了整个项目和数百名工人的生计。
车内,气氛却并非全然轻松。周小小靠在有些龟裂的人造革座椅上,脸颊贴着冰凉的车窗,目光有些失焦地掠过窗外飞驰的景象——巨大的标语牌、裸露的岩层、戴着安全帽行色匆匆的工人,以及远处轰鸣的机械设备。一切都充满了这个时代特有的、改天换地的建设热情,与她刚刚经历的那片沉寂千年的古战场意念,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石坚坐在副驾驶,腰杆依旧挺得笔直,但眉宇间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连夜的布阵、精神的高度紧绷,以及对那场古老悲剧的感知,都消耗着他巨大的心力。他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那面已经恢复古朴模样的铜镜,镜面冰凉,似乎还残留着昨夜那场无声战役的余韵。
开车的李明远试图活跃气氛,一边熟练地避开路上的坑洼,一边说着俏皮话:“嘿,这回回去,怎么着也得让所里给咱们记一功吧?至少,食堂得给加个肉菜!小小,你说是不是?”
周小小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依旧看着窗外。
石坚瞥了李明远一眼,语气平稳:“功劳是集体的。这次能成功,小小的‘沟通’方式,以及你及时监测到的能量变化,都至关重要。”他顿了顿,看向周小小,“小小,感觉怎么样?那种‘沉重感’还缠着你吗?”
周小小这才缓缓坐直身体,揉了揉依旧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脸色比之前好了一些,但眼底的疲惫难以掩饰:“好多了,石队。只是……那些士兵的残念,他们最后的解脱与释然,还有那片土地承载的记忆,太清晰了,一时半会儿有点……难以抽离。”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了些,“他们只是累了,想回家了。”
李明远收敛了笑容,叹了口气:“唉,都是时代的尘埃啊。不过咱们这也算是送了他们一程,功德无量。”
石坚目光深邃地点点头:“尘归尘,土归土。意念既散,便不再扰人间。我们做了该做的事。”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赞许,“小小,你那种并非强行镇压,而是感知、沟通、引导的方法,虽然冒险,但效果显着。这为我们未来处理类似非恶意的灵体残留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得到队长的肯定,周小小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真切的笑容。她刚想说什么,吉普车却猛地一个颠簸,随即发动机发出一阵不祥的“突突”声,车速骤然慢了下来。
“怎么回事?”石坚眉头一皱。
李明远赶紧踩离合、换挡,摆弄了几下,脸色垮了下来:“糟了,石队,车子好像出毛病了!听这动静,可能是油路或者点火系统的问题。”
他尝试重新启动,发动机只是无力地哼唧了几声,便彻底熄了火。吉普车歪歪扭扭地停在了一条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僻路段上。此时已近黄昏,夕阳将天边染成一片橘红,远处的山峦开始显出沉沉的暮色,四周除了风声,一片寂静。
“我下去看看。”李明远拎起随车的工具箱,跳下了车。
石坚和周小小也下了车。晚风吹来,带着山区特有的凉意。周小小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的旧外套。她环顾四周,这里距离最近的城镇恐怕还有不短的距离,路况又差,如果车子修不好,今晚恐怕要有些麻烦。
李明远在车头鼓捣了半晌,弄得满手油污,最终无奈地抬起头:“石队,问题有点麻烦,估计一时半会儿修不好。眼看天就要黑了,这荒山野岭的……”
石坚当机立断:“不能留在车里过夜,不安全。我记得地图上显示,沿着这条路再往前大概五六里,应该有个叫‘靠山屯’的小村子。我们步行过去,找地方借宿一晚,明天再想办法联系所里或者找人来修车。”
别无他法,三人简单收拾了随身的重要物品和装备——包括那个装着罗盘、符箓、铜镜等物的帆布工具包,锁好车,沿着土路向前走去。
夕阳的余晖迅速消退,夜幕如同巨大的幕布缓缓拉拢。山里的夜晚来得格外快,也格外黑。没有路灯,只有朦胧的月光勉强勾勒出道路和山林的轮廓。远处的山影幢幢,如同蛰伏的巨兽。偶尔传来的几声不知名鸟类的啼叫,更添了几分荒凉。
走了约莫一个多小时,天色已经完全黑透。就在三人借着月光艰难辨认道路时,前方山坳里,终于出现了几点微弱的灯火。
“应该就是那里了!”李明远松了口气。
加快脚步,靠近了村子。靠山屯规模很小,看起来只有几十户人家,房屋大多是土坯或石头垒砌,低矮而陈旧。此时已是晚上八点多,村里一片寂静,几乎看不到灯火,也听不到人声,只有几声零星的狗吠,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显得有气无力。
“这村子……怎么这么安静?”周小小轻声说道,下意识地靠近了石坚一些。一种莫名的寒意,并非来自气温,而是某种难以言喻的感应,让她心头微微发紧。
石坚也察觉到了异常。他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屋舍。村子里并非完全死寂,他能感觉到一些窗户后面有视线在窥探,但那是一种充满恐惧和戒备的窥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