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1章 高宗禅心:灵隐题字,径山藏经(1 / 2)

加入书签

绍兴三十二年秋,杭州灵隐寺的桂花飘着甜香。一个穿着素色僧袍的老者,背着个布包,沿着石阶慢慢往上走——他是刚退位的宋高宗赵构,如今没了龙袍加身,只像个普通的香客,眉眼间却少了当年在朝堂上的紧绷,多了几分松弛。

“陛下……”跟在身后的内侍想开口,却被赵构摆手打断:“往后别叫陛下了,就叫我‘居士’。”说话间,两人已到山门口,灵隐寺的住持了然和尚早已候在那里,双手合十:“居士远道而来,老僧已备好禅房。”赵构点点头,跟着了然往里走,禅房虽小,却收拾得干净,桌上摆着笔墨纸砚,窗外就是成片的竹林。

往后的日子,赵构每天清晨都会去大雄宝殿听经,午后就在禅房里练字,傍晚则沿着寺外的小路散步。有天,了然和尚陪他散步,走到一处观景台,远处的群山云雾缭绕,像浸在水墨里。“居士,这景色可配题字?”了然笑着问。赵构眼睛一亮,让人取来笔墨,在观景台的石碑上挥毫写下“佛国山”三个大字,笔力虽不如年轻时刚劲,却多了几分平和,墨汁顺着石碑的纹路晕开,与山间的云雾相映成趣。

消息很快传到临安城,宋孝宗赵昚听说后,特意派人送来一卷上好的宣纸和一方端砚,还附了封信,说:“父皇既爱练字,儿臣便送些文房四宝,望父皇在灵隐寺安心修行。”赵构拿着信,嘴角露出笑意,把宣纸和端砚收好,往后练字时,就用这方端砚磨墨,墨香混着桂花的香气,在禅房里久久不散。

可灵隐寺的日子并非全然清净。有天,几个元兵打扮的人闯进寺里,说是要找“前宋皇帝”,还想抢寺里的香火钱。赵构当时正在禅房练字,听到外面的喧哗,却没慌,只是让了然和尚去交涉。了然和尚拿着赵构写的“佛国山”石碑拓片,对元兵说:“这位居士只是个普通香客,题字不过是一时兴起,若诸位不信,可去石碑前看看,哪有什么皇帝的样子?”元兵们半信半疑,去观景台看了石碑,又看了看禅房里穿着素袍、低头练字的赵构,觉得确实不像皇帝,骂骂咧咧地走了。

事后,了然和尚问赵构:“居士刚才为何不慌?”赵构放下笔,说:“如今我已不是皇帝,没什么可抢的,再说,佛门净地,他们也不敢太过放肆。”话虽如此,赵构却在心里盘算:得找个更安全的地方,做些有意义的事。

这天,他去径山寺上香,见寺里的藏经阁空荡荡的,只有几本破旧的经书。住持告诉他,战乱时,寺里的经书大多被烧毁或遗失了,如今想找本完整的经书都难。赵构听了,心里一动,当即决定:让人抄写《大藏经》,藏在径山寺的藏经阁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