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疆永固一(1 / 2)
天启十一年春,巴达维亚的“万国通商街”正式开街。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侧,大明的丝绸铺、景德镇的瓷器行、欧洲的钟表店、印度的棉花栈一字排开,连美洲的可可豆、非洲的象牙都能在这里找到。开街当天,萧如薰陪着刚从京城赶来的太子朱慈燃走在街上,看着各族商人用汉语、波斯语、荷兰语讨价还价,太子忍不住感叹:“王叔,这南洋真是热闹,比京城的市集还繁华!”
萧如薰笑着点头,指着街尾的“海疆学堂”:“那是专门教各族孩子读书的地方,不仅学汉语、算术,还教航海和冶铁。等他们长大了,就能帮着守护南洋,开拓更多的商路。”
太子跟着走进学堂,教室里,汉人少年正教澳洲卡拉族的孩子写“大明”二字,黑板上画着完整的世界舆图,从大明本土到南洋、澳洲,再到欧洲、美洲,每一处都标注着航线和物产。太子拿起一支用澳洲硬木做的毛笔,感慨道:“王叔,您把南洋治理得这么好,父皇常说,您是大明的‘海疆柱石’。”
萧如薰闻言,心中一暖——天启帝的信任,太子的认可,是他坚守南洋最大的动力。他轻声说:“殿下,南洋是大明的门户,守住这里,就是守住大明的未来。等您将来登基,一定要继续重视海疆,让大明的战船永远能远航,让大明的百姓永远能安居乐业。”
太子郑重点头,将毛笔递给身边的卡拉族孩子:“以后,我会像王叔一样,守护好大明的每一寸土地,不管是陆地,还是海洋。”
当天下午,陈麟匆匆赶来,递上一份军情报告:“大王,探子回报,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发生叛乱,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派人来求援,希望咱们能派水师帮忙镇压,还承诺将美洲一半的银矿开采权交给大明。”
萧如薰接过报告,眉头微微一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残暴,美洲印第安人叛乱是迟早的事,但若是坐视西班牙战败,欧洲的势力平衡可能被打破,反而不利于大明的通商。他沉吟片刻,说道:“派‘镇海号’‘远洋号’两艘战船去美洲,只帮着维持秩序,不直接参与镇压。另外,让使者告诉腓力四世,大明可以帮他,但他必须废除对印第安人的苛捐杂税,允许印第安人参与银矿开采,分得三成收益。”
陈麟立刻领命,转身去安排船队。萧如薰望着窗外的通商街,心中清楚——大明的远洋事业,早已不是单纯的开拓,更要平衡各国势力,守护弱小族群,这样才能让南洋的繁荣长久,让大明的威望永存。
半个月后,宋应星从美洲传回消息:西班牙接受了大明的条件,废除了苛税,印第安人不仅获得了银矿收益,还得到了大明送来的农具和种子。叛乱的印第安部落首领特意派使者,送给萧如薰一箱美洲特产的翡翠,感谢大明的帮助。
萧如薰让人将翡翠分给海疆学堂的孩子,又给宋应星回信,让他在美洲设立“大明通商点”,派工匠教印第安人改进冶铁技术,同时记录美洲的物产和航线,为后续的贸易做准备。
这天,张万邦拿着一份通商账簿,兴奋地冲进书房:“大王!上个月的通商税银突破了一百五十万两!美洲的银矿运来三千斤白银,欧洲的钟表、毛呢卖到了南洋各地,连印度的棉纺厂都开始往非洲出口棉布了!”
萧如薰接过账簿,只见上面的数字节节攀升,南洋的经济已彻底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他笑着说:“让通商司的人多关注非洲市场,那里有很多特产,咱们可以用丝绸、瓷器换他们的象牙、香料,再把非洲的物产卖到欧洲、美洲,形成完整的贸易链。”
张万邦连连点头,又说:“对了,英国商人想跟咱们合作,开通‘大明—欧洲—美洲’的环球航线,还愿意承担一半的造船费用,您看要不要答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