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5章 举家搬迁到燕京?(2 / 2)

加入书签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默默思量着每一个字的轻重,每一种反应的可能……

这时,

刘树茂突然出声,“大哥!”

他似乎看出了刘树德内心最深处的顾虑,刘树茂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子侄辈,声音洪亮,目光坚定,说道:“我知道大哥你心里头最放不下的是什么,你最牵挂的是啥!”

“你不愿意去燕京,不就是因为舍不得孩子们,舍不得这一大家子人还都在弯河吗?你觉得你一个人去享福,把儿孙留在这山沟沟里,心里过意不去,是不是?”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愈发锐利,仿佛下定了决心:“这个也好办!我跟二哥私下里早就商量过这个,只是之前没敢贸然提出来。如今咱们老刘家,托祖宗的福,也算是重新发达起来了,比咱爹娘那会儿的光景还要强得多!”

他的语气带着几分自豪,笑道:“二哥现在是燕京卫戍区的司令员!我呢,是北海舰队的副司令。别的不敢说,在部队系统里,咱们老刘家现在说话还是有些分量的!安排几个自家孩子的前程和营生,那还是很简单的事情!”

他开始具体规划,手指一一虚点过去,思路清晰,显得早已经有过深思熟虑。

“福来、兆丰、茂财,他们三个年纪虽然稍大些,但安排进部队的后勤部门、机关单位,或者转到地方上找个安稳的差事,绝对没问题!肯定比他们在村里土里刨食强百倍!”

他的目光又落到刘青山身上,语气缓和了些,带着赞赏:“青山嘛…这小子就不用我们操心了,他现在有出息得很,路子比我们都野,前途不可限量!”

接着,

他又看向刘劲草他们,“红苕这丫头还没出嫁,是个好姑娘!回头到了燕京,我跟二哥亲自给她物色个好婆家,保准是根正苗红、有前途的好青年,绝不能委屈了咱家闺女!”

“其他的劲草、浩川、白杨、苍岩他们这几个半大小子,正是当兵的好年纪!到时候统统送去部队锻炼!”

“放心,有我跟二哥在部队里照应着,保准让他们吃不了亏,都能在部队里闯出个名堂来!”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亢,带着一种要带领家族走出大山的豪情。

“咱们老刘家的子孙,哪能世世代代都窝在这个山沟沟里,守着这几亩黄土地过日子?应该出去见见世面,闯荡一番事业!大哥,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最后,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一言不发、眉头紧锁的刘树德,语气几乎是恳求了:“这下总行了吧,大哥?我把孩子们的前路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大家都去燕京,都在你跟前儿!你还有啥顾虑?还有啥放不下的念想?你就安安心心,跟我们回燕京享福吧!”

此言一出,

如同在滚烫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整个院子瞬间炸开了锅!

所有人的脸色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内心掀起了滔天巨浪。

刘福来、刘兆丰、刘茂财兄弟三人,先是目瞪口呆,随即脸上涌起复杂的潮红。

去燕京?

进部队或机关工作?

这对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来说,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他们的心脏“咚咚”狂跳,既有巨大的诱惑和憧憬,也有对未知城市的惶恐和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他们互相交换着眼神,嘴唇翕动,却不知该说什么好。

王凤仪、许美娟、王二妮几人,更是惊得捂住了嘴。

她们的心思更细腻,想得也更远。

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弯河,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大城市?

家里的鸡鸭猪羊怎么办?熟悉的邻里乡亲怎么办?孩子们能适应吗?

自己这把年纪了,还能学会城里人的生活吗?

一种强烈的、对故土和现有生活秩序的依恋与不舍,混杂着对可能改变命运的隐隐期待,在她们心中激烈交战。

刘红苕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一直红到了耳根子。

听到三爷爷要给自己在燕京找婆家,她心里一阵羞恼,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带着点泼辣劲儿嗔怪道:“三爷爷!您说啥呢!”

可眼神里却也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丝对未知远方的朦胧好奇。

刘劲草、刘浩川、刘白杨、刘青松、刘苍岩这些半大小子,反应则最为直接和兴奋!

去燕京?

当兵?

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他们早就对日复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感到厌倦,骨子里渴望着走出大山,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尤其是那充满阳刚之气、纪律严明的军营,对他们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想着能摸到锃亮的钢枪,驾驶轰鸣的坦克,参与真刀真枪的演练,那股子热血沸腾的劲头,光是想想就让人觉得无比带劲,刺激极了!

男孩子嘛,天性里就崇尚力量,向往那种充满挑战与冒险的生活。

几个小子眼睛瞪得溜圆,呼吸都急促起来,差点就要欢呼出声,但看到长辈们严肃的表情,又硬生生把激动憋了回去,只能用炽热的目光交流着内心的狂喜。

而端坐于石桌正中的刘树德,

在听完三弟这番石破天惊的“全家搬迁计划”后,内心的震动无疑是最大的。

他之前所有的坚持和理由,比如舍不得儿孙、放不下这个家,仿佛被一下子抽空了根基。

他原本微驼的脊背不易察觉地挺直了一些,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眼神剧烈地闪烁着,内心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惊涛骇浪。

他一直以来的坚持,核心就在于对这个“家”的守护,对儿孙们留在故土的执念。

他觉得自己是棵老树,根深蒂固地扎在弯河这片黄土地里,儿孙们就是围绕着他的枝枝叶叶。

现在,

三弟却提议,要把这整棵“树”连根拔起,移植到千里之外的燕京去!

如果……

如果孩子们都能去,而且能在燕京有更好的前程……

那他一个人固执地留在这里,岂不是成了阻碍儿孙发展的绊脚石?

他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为了这个家”,会不会反而成了这个家迈向更广阔天地的枷锁?

这个念头如同一把重锤,狠狠敲击在他坚守了数十年的信念之上。

他下意识地抬眼,目光缓缓扫过儿子们激动而又惶恐的脸,儿媳们不安而又期待的眼神,孙子们几乎压抑不住的兴奋……

他从这些复杂的表情里,读到了一种对改变命运的渴望,一种对山外世界的向往。

这一刻,

他心中那堵名为“故土难离”的坚固壁垒,第一次出现了一道细微的、却足以让光线透进来的裂缝。

他的坚持,发生了连他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微微的动摇。

他沉默了,原本准备脱口而出的拒绝,被堵在了喉咙里,化作了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