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不平静的夜(2 / 2)
兄弟三人沉默了片刻,各自消化着内心的波澜。
刘茂财深吸一口气,望着远处站岗的士兵,轻声补充:“别说住这招待所了,就是这大院门,平常老百姓怕是连靠近都难。”
此刻,三兄弟心中涌起的不仅是一种新鲜感,更是一种复杂的、从未体验过的心理变化——那是一种掺杂着惶恐、自豪与些许飘飘然的成就感。
这种感受并非源于肤浅的虚荣,而是人性中最真实的反应。
试想,几个昨日还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今日却能住进戒备森严的军区招待所,乘坐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军列,这种跨越阶层般的体验,任谁都会心生涟漪。
刘福来不自觉地整理了一下衣襟,这个细微的动作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他回想起前几天,自己还在弯河村的土屋里筹划着过年的活计,而今天却站在了保定军区的招待所大院里,四周有荷枪实弹的士兵保卫。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他恍如梦中。
刘兆丰的目光追随着院子里一名军官矫健的步伐,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归属感。
虽然这一切都源于二叔三叔的权势,但血脉相连的亲情让这种‘沾光’变得理所当然。
他突然意识到,
原来自己的家族可以拥有这样的能量和地位,这个认知让他对‘刘’这个姓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认同。
刘茂财则想得更远一些……
他看着招待所大楼里透出的温暖灯光,想到今晚将住在其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全感和优越感油然而生。
这与他平日里为温饱奔波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他不禁感慨: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着。
三兄弟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似的情绪。
他们没有明说,但心照不宣地感受到,这次保定之行不仅是一次祭祖之旅,更是一次开阔眼界的经历。它让这些常年固守一方的庄稼汉见识到了权力的具象化,也让他们对家族的未来产生了新的期待。
刘苍岩等几个年纪小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想进楼里看看,却被大人们叫住:“别乱跑,这地方可不能随便逛。”
刘红苕站在刘青山旁边,低声说:“这地方看着挺严肃的,额都有点不敢大声说话了。”
刘青山微微一笑:“其实没什么,不必有太多顾虑,自然一点就行。”
就在这时,招待所里走出几位工作人员,为首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穿着军装但没有领章的中年男子,他快步走到刘树义和刘树茂面前,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首长好!房间都已经准备好了,请各位随我来。”
刘伟民转身对大家说:“大家拿好随身行李,跟我进楼登记。”
众人闻言,顿时收敛了说笑声,孩子们也乖乖地跟在大人身边,一行人安静而有序地走向招待所大门。
虽然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好奇和兴奋,但在这个庄严的环境中,都不由自主地变得规矩起来。
走进招待所大堂,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大堂宽敞明亮,水磨石地面光可鉴人,与火车上的简陋形成鲜明对比。前台工作人员显然是提前得到了通知,已经准备好了房间钥匙。
“首长,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房间。”
招待所负责人亲自迎上前来,“热水供应到晚上十点,食堂六点开饭。”
刘树义点点头:“麻烦你们了。”
刘伟民接过钥匙就开始分发,“大家先拿钥匙去房间安顿一下,洗个脸休息休息,六点食堂集合吃饭。”
拿到钥匙,众人纷纷上楼进屋,很快各个房间里不时响起惊喜的声音。
对于住惯了农村土坯房和窑洞的老刘家人来说,招待所干净整洁的房间简直就是‘豪华’的代名词。
“娘,你看这房间,真干净!还有独立的卫生间!”王凤仪扶着吴秀婷进入房间,兴奋地说。
吴秀婷打量着房间里的白色床单、写字台和热水瓶,感慨道:“真是享福了。你爹当年当兵的时候,住的可是大通铺,哪有这条件。”
另一边,
许美娟王二妮几人也在感叹,“这军区招待所就是不一样,看着真排场,比咱家那土窑可强多咧!”
“不知道晚上冷不冷,有没有足够的被子。”王二妮说。
许美娟笑道:“那肯定不会,这么大的一个招待所咋可能没有足够的被子?”
安顿下来后,
大家洗去一路的风尘和疲惫,整个人都感觉清爽了许多,再往床上一躺,瞬间浑身舒泰。
六点整,众人在食堂集合。
食堂宽敞明亮,整齐地摆放着十几张圆桌,每桌能坐八个人。
晚餐是标准的四菜一汤:红烧肉、白菜猪肉炖粉条、炒土豆丝和凉拌腐竹,外加一个鸡蛋汤。
对于经历了长途旅行、饥肠辘辘的人们来说,这简单却热乎的饭菜简直胜过山珍海味。
“大家都饿坏了吧?多吃点。”
刘树义笑呵呵的招呼着大家动筷,又道:“饭菜不够自己去盛,管饱!大家不要拘谨,敞开了吃!”
刘福来等人纷纷笑着说好。
餐桌上,气氛轻松愉快。
经过几个小时的休息,大家的疲惫感减轻了不少,开始有心情讨论明天的祭祖事宜。
“明天一早咱们就去青羊山!”
刘树德说话时声音有些激动,“五十年了,额终于能去给娘上坟了。”
这话让餐桌上的气氛顿时肃穆起来……
吴秀婷立即伸手轻轻握住他颤抖的手,温声安慰道:“咱爹娘在天之灵,要知道咱们全家都回来了,一定会很欣慰的。”
“大嫂说得对!”
刘树义接过话茬,语气坚定,“明天咱们全家一起去给爹娘上坟,让爹娘都看看,他们的子孙后代都好好的,咱们刘家又团圆了!”
刘树茂也红着眼圈说:“爹娘要是知道咱们兄弟三人时隔半个世纪还能重聚,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其余人也纷纷出声劝慰,气氛这才逐渐活络起来。
随即刘伟民又开始说起明天的具体安排,
早上6点出发,乘车前往青羊山,祭祖所需要的一应物什,纸钱、香烛、瓜果贡品、酒水等等,他下午的时候都已经带人去城里供销社采买过了。
听着他的叙述,众人的心神再次变得激动起来。
明天,终于要认祖归宗了!
明天,终于能给祖宗磕头了!
从明天起,我们也是有‘根’的人了!!
夜幕降临,保定城的灯火渐次亮起。
站在招待所的窗户前,可以看见远处城市的点点星光。对于刘家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在远离家乡的大城市过夜,心中充满了新奇与期待。
刘青山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灯光,心中涌起一种历史感。
明天,
他们将完成一个跨越半个世纪的心愿,这对于整个家族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这一夜,招待所的灯光很晚才熄灭。
对于刘家人来说,明天不仅是一次祭祖,更是一次家族的团聚和历史的延续。
在保定的这个夜晚,老刘家每个人都带着复杂的心情进入了梦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