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6章 战略制定课程(1 / 2)

加入书签

第三百一十六章 战略制定课程

2021年1月10日清晨,哈佛商学院的阶梯教室内,学员们已陆续落座。唐·本杰明刚将笔记本电脑打开,屏幕上还停留在“贞观集团并购与反收购方案”的最终版文档,就看到教室后门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戴维·威尔逊院长身着深灰色西装,手持黑色公文包,在几位教授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教室内瞬间安静下来,原本低声交流的学员们纷纷抬头,目光聚焦在院长身上。唐·本杰明身边的约翰悄悄调整了坐姿,轻声说道:“院长很少亲自来,看来今天有重要安排。”

戴维·威尔逊院长走到讲台前,接过詹姆斯·柯林斯教授递来的话筒,温和的目光扫过全场:“各位Ap课程的学员,上午好。在今天的课程开始前,我有一项特殊安排要通知大家。”他顿了顿,将手中的公文包放在讲台边缘,“上周布置的‘并购与反收购方案’课后作业,请大家在课间休息时统一提交到我这里,而非交给课程助理。”

话音刚落,教室内响起一阵细微的议论声。迈克尔皱了皱眉,举手问道:“院长,请问为什么要由您亲自收取作业?”

“这正是我要强调的第二点——保密。”戴维·威尔逊院长的语气变得严肃,“大家提交的方案都涉及各自企业的核心战略、财务数据和潜在并购目标,这些信息的敏感度无需我多言。为了确保机密不泄露,商学院已要求所有参与作业评审的教授、以及接触过作业的行政人员,都签订了最高级别的保密协议,协议条款甚至明确‘离职后5年内不得泄露相关信息’。”

他拿起公文包,打开拉链展示了里面的加密文件夹:“所有作业都会存入带有指纹锁的加密档案柜,只有指定的3位资深教授有权查阅。更重要的是,这三天课程结束后,大家无需急于返程——我们会安排每位学员单独与评审教授在办公室沟通作业,而非在课堂上公开讨论。”

唐·本杰明心中一动——这种“一对一机密研讨”的模式,正是Ap课程的稀缺价值所在。他之前在洛杉矶咨询过顶级并购顾问,对方给出的“方案分析服务”不仅收费高达50万美元,还要求签署复杂的免责协议,远不如哈佛商学院这般“专业且安心”。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企业高管,平时接触的商业咨询不计其数。”戴维·威尔逊院长的语气缓和下来,带着一丝自豪,“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能让哈佛商学院3位顶尖教授——其中包括曾为微软、宝洁提供战略咨询的伊丽莎白·戴维斯教授,为你单独分析企业战略,这种机会在外界花钱也买不到。”

他看向学员们,眼神里满是期待:“希望大家提交的方案都能‘源于实战、贴合实情’,不要为了追求‘理论完美’而脱离企业实际。讨论时也请大胆提出疑问,无论是‘并购融资的风险控制’,还是‘反收购策略的法律漏洞’,教授们都会结合你的企业情况给出最落地的建议。”

说完,戴维·威尔逊院长将加密文件夹放在讲台旁的桌子上,与几位教授低声交流几句后便离开了教室。詹姆斯·柯林斯教授重新拿起话筒,笑着说道:“院长的安排已经很清楚了,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本周的课程——‘战略制定与执行’。”

詹姆斯·柯林斯教授按下遥控器,大屏幕上显示出课程标题:“第一章:在不确定的全球环境中识别战略机会——行业结构与竞争态势分析”。他走到教室中央,目光扫过学员们:“各位,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是做饮料,可口可乐能在全球占据40%的市场份额,而很多区域性品牌却连本土市场都守不住?为什么同样是做港口运营,新加坡港能成为全球中转枢纽,而一些地理位置更优越的港口却常年闲置?”

这些问题让教室内陷入沉思。唐·本杰明想起了贞观集团的“活力”饮料——目前在北美市场的份额还不到5%,如何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挤压下突围,正是他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答案就在于‘战略定位’,而战略定位的基础,是对行业结构和竞争态势的精准分析。”詹姆斯·柯林斯教授切换ppt,屏幕上出现了波特五力模型的示意图,“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大家都很熟悉,但在动态环境下,我们需要对这个模型做‘升级’——不能只分析现有竞争对手、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和购买者这五个静态因素,还要加入‘政策变化’‘技术革新’‘突发事件’这三个动态变量。”

他以“2020年疫情对快消品行业的影响”为例,展开详细分析:“疫情前,快消品行业的竞争焦点是‘渠道覆盖’和‘品牌营销’;疫情后,‘供应链韧性’和‘线上渠道占比’成为新的竞争维度。比如宝洁公司在疫情初期,迅速将生产重心从高端护肤品转向洗手液、消毒湿巾等刚需产品,同时加大与亚马逊的合作,将线上销售占比从25%提升到40%,这就是动态环境下的战略调整。”

唐·本杰明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这段分析正好切中“活力”饮料的痛点。疫情期间,“活力”饮料曾因线下健身房、便利店渠道关闭,导致销售额下降30%,当时他只想到了“加大线上广告投放”,却没考虑过“产品结构调整”,现在看来,这正是战略分析不够全面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实战演练。”詹姆斯·柯林斯教授将学员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抽取一个行业案例,要求用“升级后的五力模型”分析竞争态势,“唐先生、约翰先生、索菲亚女士一组,你们的案例是‘2021年全球能量饮料行业的竞争分析’。”

拿到案例后,三人立刻围坐在一起。约翰率先开口:“目前全球能量饮料行业的头部品牌是红牛和怪物能量,两者合计占据60%的市场份额。潜在进入者的门槛主要是‘品牌认知度’和‘渠道壁垒’,比如要进入北美市场,需要与7-11、沃尔玛等连锁渠道签订排他性协议,这对新品牌来说很难。”

索菲亚补充道:“替代品的威胁也不容忽视——现在很多饮料品牌推出了‘功能性茶饮’,比如星巴克的能量茶饮,既含有咖啡因,又主打‘健康低糖’,对能量饮料的目标客群(年轻人)有很强的吸引力。”

唐·本杰明则聚焦“动态变量”:“政策变化方面,欧盟最近在讨论‘限制能量饮料的广告投放’,要求在包装上标注‘过量饮用有害健康’的警示语,这会影响品牌的营销效果;技术革新方面,植物基能量饮料的研发可能成为新的竞争点,比如用仙人掌汁、椰子水替代传统的高果糖玉米糖浆,这对‘活力’饮料来说是机会,也可能是威胁。”

三人的分析得到了詹姆斯·柯林斯教授的认可:“你们不仅覆盖了静态的五力因素,还精准捕捉了政策和技术的动态影响,这正是动态环境下战略分析的核心。记住,好的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蓝图’,而是‘能根据环境变化调整的罗盘’。”

下午的课程则聚焦“核心能力评估”。伊丽莎白·戴维斯教授——也就是戴维·威尔逊院长提到的“微软、宝洁战略顾问”,身着黑色西装套裙,气场强大地站在讲台上:“很多企业在制定战略时,会陷入‘盲目跟风’的误区——看到别人做跨境电商,自己也跟着做;看到别人搞数字化转型,自己也砸钱建系统。但最终成功的,都是那些‘将核心能力与战略目标匹配’的企业。”

她以微软为例:“2014年萨提亚·纳德拉担任cEo后,没有继续跟风做手机硬件,而是聚焦微软的核心能力——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云计算技术,将战略目标调整为‘赋能全球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组织,成就不凡’。正是这种‘核心能力与战略的匹配’,让微软的市值从3000亿美元增长到2万亿美元。”

伊丽莎白·戴维斯教授看向唐·本杰明,突然提问:“唐先生,贞观集团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如果现在让你制定未来3年的战略,你会如何将核心能力与战略目标匹配?”

唐·本杰明没有慌乱,站起身从容回答:“贞观集团的核心能力有两个:一是‘快速市场响应能力’,比如我们的‘活力’饮料从研发到上市只用了几个月,比行业平均速度快了一半;二是‘跨国资源整合能力’,比如港口项目,我们快速完成了与当地政府、物流企业的合作谈判。未来3年,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多元化消费品与物流企业’,具体会从两方面匹配核心能力:一是利用‘快速市场响应能力’,推出更多细分品类的饮料产品,比如针对老年人的‘营养能量饮料’;二是利用‘跨国资源整合能力’,将港口的运营模式复制到东南亚、南美等地区,打造全球物流网络。”

伊丽莎白·戴维斯教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很好,你的核心能力评估很精准,战略匹配也很落地。记住,核心能力不是‘你有什么资源’,而是‘你能比别人做得更好的事情’;战略目标也不是‘你想做什么’,而是‘你凭借核心能力能做成什么’。”

坐在唐·本杰明旁边的艾拉,正奋笔疾书地记录着两人的对话。她的笔记本上,不仅写下了“核心能力=差异化优势”“战略目标=能力匹配”这样的关键词,还在旁边画了一个思维导图,将贞观集团的案例与微软的案例做对比。对艾拉来说,这样的课程是“这辈子都难得的学习机会”——她之前在摩根实习时,接触到的都是具体的投行操作,从未有机会从“企业顶层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而现在,每一句话都在刷新她对商业的认知。

1月11日的课程,由哈佛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罗伯特·汉森主讲,主题是“战略沟通与组织对齐”。他一上课就抛出一个问题:“各位,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公司制定了看似完美的战略,却在执行中屡屡碰壁?比如总部要求‘拓展线上渠道’,但区域销售团队还是执着于线下客户;总部要求‘控制成本’,但研发部门还是不断申请高额预算。”

这番话瞬间引发了学员们的共鸣。迈克尔皱着眉说道:“我们摩根大通就遇到过类似问题。去年总部提出‘数字化转型战略’,要求各分行减少纸质业务,推广线上银行服务,但很多老员工习惯了传统业务模式,抵触数字化操作,导致转型进度比预期慢了40%。”

范伯登也点头附和:“壳牌也有同样的困扰。我们的战略是‘加大新能源投资’,但石油勘探部门的员工担心自己会失业,对新能源项目消极应对,甚至故意拖延项目进度。”

罗伯特·汉森教授笑着说道:“这就是‘战略与组织脱节’的问题——很多高管以为,战略制定完成后,只要发一份文件、开一次会议,员工就会自动执行。但实际上,战略执行的关键,是‘让每个员工都理解战略、认同战略,甚至觉得自己的工作与战略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有效的战略沟通和组织对齐。”

他切换ppt,屏幕上出现了“战略沟通的三层次模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