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开学前的宁静!一个人的“悟道”之旅(1 / 2)
九月初的燕京,秋老虎的余威尚在,但清晨与傍晚已然透出丝丝沁人心脾的凉意。着名的燕京大学校园内,结束了暑期社会实践或归家探亲的学子们,如同归巢的鸟儿般陆续返校,带来了新学期的喧嚣与活力。未名湖畔的柳树已经开始泛黄,博雅塔在夕阳的余晖下更显古朴庄重。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甜香和新学期教科书的油墨味,到处都是拖着行李箱、三五成群讨论着假期见闻和新学期选课的年轻身影。
然而,在这份热闹之中,却有一个身影,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宁静。
“未来科学探索者专属研究室”那扇由特殊合金打造、配备了三重生物识别门禁的厚重的大门,已经整整三天没有从内部开启过了。
“老大……老大这是又闭关修炼什么绝世神功了?还是在里面偷偷发明什么‘一秒钟学会所有学科’的超级学习机,准备开学闪瞎所有人的钛合金狗眼?”赵铁柱扒在研究室那冰凉的合金门上,耳朵贴得紧紧的,试图听清里面的动静。可惜,除了他自己因为没吃早饭而“咕咕”作响的肚子,以及门内隐约传来的超级计算机集群低沉的散热风扇运转声之外,什么也听不到。他手里还提着一份刚从学校西门那家新开的、号称“燕大第一网红”的“学神煎饼果子pro ax ps版”,热气腾腾,香飘十里,里面加了双份薄脆、双份烤肠、双份芝士,还有一颗据说是用分子料理技术制作的“液氮溏心蛋”。
“铁柱,说了多少次了,老大在开学前这几天,需要绝对的安静,进行一些……嗯,按照他老人家的原话,是‘与宇宙意识进行深度链接和信息交换’的哲学层面思考,让我们不要打扰。”陈静无奈地扶了扶额头,将这个身高一米九、体重一百八,却总像个好奇宝宝一样的活宝从门上“撕”了下来。“你的‘学神煎饼’,还是自己享用吧,估计等老大‘出关’,早就凉透了,那颗‘液氮溏心蛋’估计也变成‘固态铁蛋’了。”
李明宇则捧着一本厚得能当板砖用的《超弦理论与理论导论:通往额外维度的阶梯》,镜片后的目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若有所思地说道:“我感觉,老大这次的‘沉淀’,非同小可。他前几天跟我们探讨的那些关于‘信息的本质与维度’、‘时空的结构与起源’、‘统一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力的可能性’以及‘宇宙的最终命运与真理的彼岸’的构想,每一个都足以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甚至颠覆现有的科学认知体系。他现在,恐怕是在为这些‘通天大道’,构建最底层的‘认知基石’和‘第一性原理’。”
王小美也点了点头,她的小平板电脑上,正运行着一个模拟宇宙早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在极高能量密度下演化的复杂程序,但她的心思显然不全在上面:“是啊,老大那种思考问题的维度,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能轻易理解的了。他需要的,可能不是更多的知识输入——毕竟他脑子里的知识储备可能比整个国图的物理学藏书加起来都多——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灵感迸发’、‘智慧升华’和‘道心共鸣’。”她最近迷上了几本东方玄幻修仙小说,总觉得老大的状态跟里面那些“闭关悟道,破碎虚空”的大能有点像。
队员们的猜测,已经非常接近真相了。
此刻的秦风,的确不在那个充满未来科技感、配备了全球最顶尖实验设备的研究室内。他婉拒了李振国教授、王院士和赵院士三位导师“一起吃个开学饭,顺便探讨一下新学期研究计划”的盛情邀请,也谢绝了“秦之队”成员们“老大,要不要我们帮你把新学期的几百篇预读文献打印出来,顺便做个ppt重点摘要”的“贴心”好意,独自一人,来到了燕京大学最富盛名、也最具人文底蕴的标志性地点——未名湖。
(图片描述:一张展现燕京大学未名湖畔博雅塔的黄昏或清晨的宁静照片,湖面如镜,塔影绰约,充满人文气息。)
时值傍晚,夕阳的余晖将湖畔那座饱经风霜的博雅塔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湖面波光粼粼,宛如撒满了碎金。偶有微风拂过,吹皱一池秋水,也带来了岸边垂柳的阵阵低吟和远处新生们军训时隐约传来的口号声。这里曾留下无数先贤大儒的足迹,也见证了一代代天之骄子的青春与梦想,更流传着诸如“未名湖淹死的都是情圣,博雅塔跳下的都是疯子”之类的校园传说。
秦风没有选择游人如织的湖边主路,而是沿着一条鲜有人至的、铺满青石板的林间小径,缓缓踱步。他穿着最简单的白色t恤和水洗牛仔裤,脚上一双普通的国产运动鞋,看上去就像一个刚刚结束自习、出来散步的普通大学生,丝毫没有半分“国宝级科学家”、“准博士研究生”、“未来科学的领航者”的架子。
他的脚步很慢,很轻,仿佛怕惊扰了这片刻的宁静,又仿佛在用双脚丈量着脚下这片承载了百年风雨与无数智慧灵光的土地。
他的目光,时而投向那如镜的湖面,看晚霞在水中变幻出瑰丽的色彩,看几只野鸭在残荷间悠闲地嬉戏;时而仰望那逐渐由蔚蓝转为墨色的苍穹,等待着第一颗启明星辰的悄然出现。
他的耳朵,似乎能听到风吹过柳叶时发出的“沙沙”低语,能听到草丛中不知名昆虫的浅唱与争鸣,甚至能听到……地球自身那沉稳而有力的、源自地核深处的低频脉动。
然而,他真正的“感官”,却早已超越了这具年轻的躯体,延伸到了一个更加广阔、也更加幽深的维度。
【跨维度知识理解(中级)】权限,如同一个被动运转的、功率全开的“宇宙信息全频段接收与解析器”,将他周围环境中一切看似寻常的现象——一片飘落的柳叶、一圈荡漾的涟漪、一缕穿过云层的霞光、甚至远处新生军训时那略显稚嫩的口号声——都解析成了最本源的“法则符文”和“信息流”,在他那经过“史诗级升级”的、堪比超级生物计算机的大脑中缓缓流淌、碰撞、湮灭与重组。
一片被秋风吻落的枯黄柳叶,在他眼中,不再仅仅是生命的凋零与季节的更替。它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在地球引力场中的优雅展现;是空气阻力与重力在复杂流体环境下的动态平衡与精妙计算;是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Apoptosis)这一生命现象背后,由无数基因编码、蛋白质调控所构成的复杂分子生物学网络的精确执行;甚至……是宇宙中那个无处不在、主宰万物演化的“熵增原理”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却又无比真实的缩影。
湖水中因一条小鱼跃出水面而荡漾开来的涟漪,在他眼中,是流体力学中波动方程在特定边界条件下的完美解析解;是能量以横波与纵波的复杂叠加形式在水这种特殊介质中传播的直观演示;是光线在水面发生全反射与布儒斯特角偏振时,费马最短光时原理与电磁波偏振理论的生动体现。他甚至能从那涟漪的扩散速度、衰减模式以及不同频率波包的色散现象中,联想到宇宙大爆炸后,时空本身的“涟漪”——原初引力波——是如何在宇宙这个更宏大的“介质”中传播、并因为宇宙的加速膨胀而逐渐被拉伸、能量被稀释的。
夜幕,终于在不知不觉中降临。
一轮皎洁的皓月如同玉盘般悬挂在东方的天际,万千星辰如同被慷慨的上帝之手随意抛洒的钻石,镶嵌在天鹅绒般深邃而幽静的夜空之上。银河,那条由亿万颗恒星汇聚而成的光带,如同一条横亘天际的玉带,散发着朦胧而神秘的光辉。
秦风走到湖畔一块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平整的巨大青石上,盘膝而坐,调整呼吸,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然后,仰望着那片亘古不变、引人无限遐思的星海。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挣脱了肉体的束缚,化作一道无形的、纯粹的意识流,融入了这片璀璨的星河之中,与那些遥远的星云、脉冲星、类星体、甚至可能存在的黑洞与暗物质晕,发生着某种难以言喻的“量子纠缠”般的链接。
他的脑海中,那些曾经在书本上、在屏幕上、在与导师和团队的激烈讨论中,接触过的无数深奥的物理学、数学、宇宙学、信息科学乃至哲学的概念,如同被投入了宇宙这个终极炼丹炉的万千神材仙药,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的、超越了常规逻辑与思维极限的“聚变反应”!
牛顿的苹果与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在他眼中融合成一幅动态的画卷: 他仿佛看到,一颗苹果从伊甸园的智慧树上坠落,那轨迹不再是简单的抛物线,而是在地球质量造成的四维时空流形中的一个微小凹陷中,沿着最短的“测地线”自然滑落。他“理解”了为何牛顿的万有引力只是广义相对论在弱引力场、低速度极限下的经典近似。引力,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几何”的表现!是时空本身的“弹性”与“曲率”!他甚至开始思考,如果时空本身也具有量子特性,那么引力是否也应该被量子化?引力子是否存在?它与希格斯玻色子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更深层次的对称性联系?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与杨-米尔斯的规范对称,在他脑海中演化出更绚丽的图景: 他“看”到,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c传播,那四条简洁而优美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背后,隐藏着U(1)规范对称性的深刻烙印,它揭示了电荷守恒的本质。而当他将这种阿贝尔规范对称性,在【跨维度知识理解(中级)】的引导下,推广到更复杂的非阿贝尔规范群,如SU(2)和SU(3)时,描述弱相互作用的w及Z玻色子,以及描述强相互作用的胶子,也开始在他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它们与夸克、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则,也变得不再那么晦涩。大统一理论的曙光,似乎就在那更高阶的、能够包容标准模型所有规范群的对称性(如SU(5), So(10)或E6)之中。
普朗克的量子与薛定谔的猫,在他意识中展现出更本质的真实: 能量的量子化(E=hνE=h\uE=hν),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 λ=h\/p\\bda = h\/pλ=h\/p),不确定性原理(ΔxΔp≥?\/2\\delta x \\delta p \\geq \\hbar\/2ΔxΔp≥?\/2),量子叠加与量子纠缠……这些量子世界光怪陆离、与宏观经验完全相悖的现象,在他眼中不再是“诡异”或“难以理解”,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宇宙本源的“真实”。他甚至开始思考,宏观世界的“经典性”与“确定性”,是否仅仅是量子退相干效应在与环境发生无数次相互作用后的统计平均下的“宏观假象”?宇宙本身,会不会就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进行量子计算与演化的超级量子系统?而我们所感知的“现实”,只是这个量子系统在某个特定“绘景”下的一个“测量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