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合作伙伴,携手共进(1 / 2)
晨光刚漫过老槐树的枝梢,木牌上的七个太阳已被风掀得微微卷边。我将布包重新打开,取出新的纸页,贴在“共耕协作公示栏”下方。昨日那张“试换点”的木牌已收起,换上的是一张手写告示:“技艺可换礼,心意可登记”。
顾柏舟蹲在桌角,用炭笔在册子上描画新的表格格线。他没抬头,只低声说:“市集管事今早来得早。”
我点头,将《共耕手记》放在桌中央,翻开新增的一页。上面已用端正小楷写着“协作名录”四个字,是顾柏舟昨夜灯下誊的。
林婶提着一篮草编半成品走来,身后跟着两个村妇。她把篮子放在桌上,说:“按你说的,不摆货,只编。旁人问起,就说咱们是来练手艺的。”
话音刚落,市集管事的身影已出现在街口。他今日没穿青袍,换了件灰短打,手里拎着一根竹尺,径直朝我们走来。
他站在桌前,目光扫过正在编织的村妇,又落在我手中的册子上。
“民间技艺交流?”他问。
“是。”我合上手记,“不交易,不占道,只让想动手的人有个地方聚一聚。”
他盯着林婶手里的草绳看了片刻,抬起竹尺点了点桌面:“聚可以,但不得聚人太久。若引来围观,扰乱市道,依旧要清场。”
“明白。”我应道,“我们不设摊,不留人过久,每刻满一篮,便收一次。”
他没再说什么,转身走了,脚步比昨日慢了些。
林婶松了口气,低声说:“他盯的是人,不是事。”
我望着他背影,没答话。人一多,便成势。他怕的,正是这个。
正午前,陈砚来了。
他穿了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肩上搭着一方布包,脚步迟疑地停在五步外。几个卖干货的商贩正凑在摊后闲谈,见他走近,一人冷笑出声:“哟,秀才也来讨活路了?”
另一人接话:“读书人的字,不该刻在木头上,该写在榜上。”
陈砚脸色一僵,手指攥紧了布包角,转身欲走。
我起身走到桌前,翻开《共耕手记》,在“协作名录”页写下“陈砚,刻工,日酬一盒”,又从纸角撕下一小片太阳贴纸,贴在他名字旁。
“昨日你说愿用工换礼。”我抬眼看他,“今日你来,便是合作者。共耕不问出身,只问心意。”
他停下脚步,回头望来。
我递出炭笔:“若你还愿留下,就在这页签个名。刻一天,得一礼盒,由你亲手为换礼人题字。”
他沉默片刻,接过笔,在自己名字下,一笔一划写下“愿以字换心”五字。
围观的商贩不再出声。
一位换得礼盒的农妇正要离开,我叫住她:“您若愿,可请陈先生在盒盖刻上‘母寿’二字。”
农妇一愣,随即点头。
陈砚打开布包,取出一把小刻刀,蹲在桌边,稳住手,开始下刀。刀尖划过木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他刻得很慢,但每一笔都清晰有力。
“母……寿……”他低声念着,刻完最后一笔,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
农妇接过盒子,手指抚过那两个字,忽然红了眼眶。她没说话,只是将盒子紧紧抱在怀里,低头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