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5章 信息收集,初现曙光(1 / 2)

加入书签

李商人站在门口,光影落在他半边脸上,语气沉得像压了石块:“万一牵连到无辜农户,将来出事,人家可担不起。”

我没有立刻回答。手指在桌角轻轻敲了两下,目光扫过摊开的路线图和那几份泛黄的文书。他知道我在想什么,我也知道他不是反对行动,而是怕走错一步,把信任我们的人拖进泥里。

“所以不能靠别人冒名。”我抬眼看他,“我们要找的是能光明正大进去的地方。”

他一怔,像是没料到我会这么说。

我起身走到柜前,拉开抽屉取出一块薄木板,上面刻着西南三府的地形轮廓。这是系统自动生成的区域模型,表面浮现出淡淡的光纹,代表各地政策松紧度。绿色区域比昨日多了两处,其中一处靠近南岭西麓,标记着“粮缺,招外商”。

“我已经联系了系统里的其他人。”我把木板放在桌上,“有两个持有者上个月去过那边,回信说当地官府不仅不限购,还给外来粮商减免仓储税。他们用的就是真名实户,签的正式契约。”

李商人俯身细看,眉头慢慢松开:“这地方……真这么松?”

“不止松。”我点了一下那片绿光,“去年旱,今年春播又遇涝,本地收成不到三成。他们现在不是拦外货,是在抢粮。”

顾柏舟这时也回来了,听见这话停下脚步:“那咱们的灵泉水稻,过去能卖上价?”

“不止能卖。”我翻开记录本,里面刚收到一条加密消息,“有人试过,同样一石米,价格是咱们这儿的两倍。关键是——他们要长期供应。”

屋里安静了一瞬。

李商人深吸一口气:“你是说,不走小道,直接走明路?”

“对。”我说,“我们不躲,也不借名。我们要去一个欢迎我们的地方。”

他低头思索片刻,忽然问:“可那边认不认‘悦田记’这块牌子?要是没人听说过,去了也是白跑。”

“那就让人听说。”我打开系统社交平台,在搜索栏输入“西南三府 农产采购”,瞬间跳出十几条近期动态。我选中两条转发给他,“你看,有人发帖求购耐储粮种,还有人想找稳定供货方合作建仓。这不是封锁,是缺口。”

他看着屏幕上的文字,眼神一点点亮起来。

“但这消息散得很。”顾柏舟插话,“怎么知道哪条是真的,哪条是骗人的?”

“那就全都查。”我抽出一张新纸,写下四个方向:**政策真实性、市集开放情况、收货标准、运输成本**。“从现在起,咱们分三路走。柏舟,你去找林婶和其他熟户,问问哪些作物最耐放,存三个月会不会坏;李叔,你去镇上货栈和脚夫那儿打听,有没有人最近往西南运过粮食,走哪条路,花了几天,花多少钱;我这边继续联系系统里的持有者,要具体案例,最好有交易凭证或通关文牒的影本。”

李商人点头:“我去老张头的骡队那边,他儿子上月刚从云州回来,应该知道些实情。”

“去吧。”我说,“别只听一句就信,多问几家,看说法能不能对上。”

顾柏舟转身要走,我又叫住他:“带上账本,把咱们库存里能撑两个月以上的全列出来,尤其是蜜饯和干椒,这些轻便又能卖高价。”

他应了一声,快步出门。

李商人临走前回头看我:“你要不要等我们回来再定主意?”

“不用。”我摇头,“你们收集信息,我来拼图。时间不等人,等所有答案齐了,机会早跑了。”

他笑了笑,终于不再犹豫,推门走了出去。

厅里只剩我一人。

我坐回案前,调出系统任务面板,新建一项:“建立西南市场情报网”,设定完成奖励为五百能量值。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协作请求,附上小额能量值悬赏,优先征集“西南三府农产品准入政策”及“成功入市案例”。

不到一盏茶工夫,消息开始陆续回传。

一条来自川南的持有者:“苍梧县允许外商凭郡守签发的‘惠农帖’免检入市,有效期半年,可续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