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8章 磷火成因非战血,碧砚奇诗意难测(2 / 2)

加入书签

“碧砚题诗”——

有个商人带着一方硕大的砚台来售卖,那砚台颜色是纯粹的碧色,上面点缀着点点红斑,红得像血一样,看着倒有几分奇异。有人拿水来试了试,想研磨出墨,却发现石面滑溜溜的,根本不吸墨,也挂不住墨痕,显然不是块合用的砚材。

再看砚台背面,竟刻着一首长歌,字迹倒也苍劲:“祖龙奋怒鞭顽石,石上血痕胭脂赤。沧桑变幻几度经,水舂沙蚀存盈尺。飞花点点粘落红,芳草茸茸挼嫩碧。海人漉得出银涛,鲛客咨嗟龙女惜。云何强遣充砚材,如以嫱施司洴澼。凝脂原不任研磨,镇肉翻成遭弃掷(原注:有客人问起“镇肉”的说法,注解说:“出自《梦溪笔谈》。”)。音难见赏古所悲,用弗量才谁之责。案头米老玉蟾蜍,为汝伤心应泪滴。”

诗后题着一行小字,说的是“康熙己未年重阳节,餐花道人降乩之时,偶然有人拿这方不起眼的砚台来求题字,便立刻挥笔写下了这首长句,于是把它刻在砚台背面,好记下这件异事。”落款只有“奕燽”两个字,没写姓氏,谁也说不清这奕燽是谁;那“餐花道人”,更是查不到任何踪迹。

细品这诗里的词句,满是感慨和抑郁,一点不像仙人说的话,倒像是怀才不遇的人在发牢骚。想来,这题诗的,恐怕是个有才却不得志的“才鬼”吧。

商人给这砚台开价十两银子,有人还价四两,他头摇得像拨浪鼓,说什么也不肯卖。后来再问起这砚台的去向,商人才说,被四川一个县令买走了——至于那县令买去是当稀罕物赏玩,还是真当砚台用,就没人知道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