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2 / 2)
汝玉从他怀里钻出去,光着脚去扶冯世仁,又凑在他耳边细语了几句,那冯世仁脸色变了几变,方才战战兢兢的问道,“小人不明白,还请将军明示。”
谢祯居高临下,冷眼看他,“冯世仁,这封你与荆楚来往的书信,谢某没上交给君主,难道还不够明白吗?你冯家也是大族,在上城若无人相助,怎敢孤注一掷?”
冯世仁哆嗦着,“将军...您,您是想....”
“谢某有五十万大军,还有什么做不成的事儿?”谢祯淡淡的看他,“奈何姓谢,是个外姓皇子,若无朝中人助力,岂非名不正,言不顺么?”
“可...可将军,一向——”
谢祯的声音更冷湛了,“冯世仁,你是丞相的人。”
“将军何出此言,”冯世仁慌了神儿,急忙否认,“冯某——”
不等这话说完,谢祯长长的叹了口气,“这等十足的诚意,竟只换来大人的遮掩,谢某实在有些失望啊...”
冯世仁发誓,这么多年在上城的日子里,他从未见过这样的谢祯。那礼貌客气、谦和有礼的大将军不知哪里去了,如今站在他面前的,竟只是个权欲熏天的杀人魔头——他不怕‘谢将军’,却不得不害怕起‘谢祯’来。
“将军息怒。”冯世仁跪行几步,拿袖子替人擦了擦沾血的靴子,惊恐着谄笑,那神色难看无比,“这等事冯某也做不了主,冯某愿意带您去见三公子。”
“三公子?”谢祯眯起眼来。
汝玉便扑进人怀里,细声说道,“荆楚三公子,国君最宠的小儿子,预备封储君呢。这等事,有三公子好一份功呢。”
谢祯便轻笑了一声,“甚好,如此,冯大人快收下这份礼吧,剔了血肉作酒盅,最能品出好滋味儿了。”
这话说的煞有介事,实际上却半真半假。当年初上战场,跟着一群而立年的糙汉爷们儿,谢祯还真的曾敛起来半片人头骨喝了些酒,不过那只是路边风干的骨头片,哪里需要剔血肉。
冯世仁忙唤人去敛起那袋子里,“将军说哪里话,冯某不必..不必看!”
谢祯从衣襟摸出一封信来,丢在人脸上,笑道,“冯大人做事粗心大意,还想与天抗衡,实在是笑话——再有下次,恐怕就得撞在谢某的刀下了。”
冯世仁捧着信,连连应是,“将军请至厅内,这几日,便下榻冯某府上可好?”
谢祯冷眼微垂,淡笑一声,算作默允。
他须停留几日,见见那三公子的真容。
三公子依国姓楚,名问秋,惯常神出鬼没,需冯世仁先修书请示,因彼此疑心,谢祯下榻也算互相成全。冯世仁便备了酒水美食、姬妾娇女无数,又准备了上好的宽敞客房,请他休息。
晚间,谢祯靠在床帷木栏一侧,闭目养神。
汝玉伸出手去,轻柔的攀上了人的肩膀,口中撒娇道,“将军这几日,怎么都不理人,将军让奴答的话、让奴做的事,奴都尽数....”那手被人擒住,拿开了去。
汝玉钻进他怀里,委屈道,“将军难道是嫌奴不干净?”
谢祯终于慢腾腾睁开眼,在他委屈和不解的神色中,轻轻发问,“你多大了?”
“汝玉今年十七。”
谢祯皱了皱眉,“你在冯府多久了?”
“来了三年多呢。”汝玉撅着嘴想去亲他,让人钳住下巴丢开了,“将军不喜欢汝玉吗?”
谢祯站起身来,凝眸瞧他,“你入府不过才十四岁,想来不是甘愿的。”
汝玉咬着嘴唇,轻轻拉开衣衫,露出一小截腰腹与那丰满的臀线,自个儿又拿手指沿着轻轻勾画,“将军——伺候冯大人虽不情愿,可如今跟了将军这等威风俊朗的人,便是自愿的了。”
谢祯站在那里,衣襟肃整,神色平静,目光茫然的像是不曾看见这风光一样。
汝玉不解,动作愈发过分起来。
谢祯冷淡的转过身去,刚迈出去两步,一时又顿住了。
汝玉欢喜,刚要开口,便听谢祯道,“喊出声来,大点声。”
“啊?”汝玉以为他生了什么恶趣味,便顺从的应了;谁知将军却仍视若无睹,背对着他便往外走去。
“在我回来之前,不要停下来。”谢祯刚迈出去一只脚,方又转过脸来警告一句,“待会记得关紧了房门。”
汝玉怯怯应了声是,待他走了,方又气鼓鼓的娇声喊起来;那声响叫人听着,只觉头皮发麻、不堪入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