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章 彼此揭底(四十二)(2 / 2)

加入书签

后来的后来,他才明白,只不过是父亲在宫宴上弹琴,断了一根弦,皇上就以雷霆之怒,斩杀他的父母。

其实,他本来也在逃难劫的,只是他昏死前,见到了一个身穿红衣的姐姐,她带他走出了迷雾和梦靥。

他跟着她,一起住在宫殿当中,她待他很好,认他为义子,教他弹琴,让他吃肉,请师父让他认字读书,她闲来无事经常去教他读诗,其中她最常吟诵的一句,就是这句“瓜冷霜刀开碧玉,茶香铜碾破苍龙”。

可是后来,一切都变了。

宫外叛军,进宫逼她自杀,他眼睁睁看着她被人强挂在房梁上自刎。

世间所有人都说殷倾倾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妖妃,可他知道,他义母不是。

天下人根本就不了解他义母,凭什么就因为皇帝的无能,而去怪罪一个无辜的女人呢?

凭什么说美人误国,难道不是这天下误了她吗?

“你们在哪里听的这首诗?”万音尘冷冷地问。

顾疏将原委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万音尘脸色闪烁不明,他抚摸着纸上的字体说:“这不是皇后的东西。”

“不是皇后的东西,那是谁的,皇后又为什么要处心积虑地想要得到它,她想从中得到什么?”程执猜测。

万音尘合上书册,面色冷淡地说:“这本书是我义母的,这是她留下来的秘密,我知道,但是我要等到找到小公主之后亲口告诉她,现在,我不能说,既然这东西是我义母的,就先放我这里吧。”

程执想说什么,但说不出口,她不敢贸然暴露自己的身份,但是她又实在好奇谜底。

顾疏好像猜出她心中所想,给她使了一个眼色。

第二天,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出现在昌乐坊,两个人沿着无人的巷子里慢悠悠地走着。

“顾疏,你是怎么知道我想要来这里的?”程执很是好奇。

顾疏带着点了如指掌的宠溺,含着笑意说:“你眼睛滴溜溜得转,我就知道你心里有想法。还有一件事情,它没有根据,只是我没有理由的感觉,我总觉得,知了,你身上有着秘密,有着和我一样的身世秘密。”

程执挑了挑眉,感兴趣地试探:“怎么说,说清楚一些。”

顾疏转过头,直视程执的眼睛:“我总觉得,你和殷倾倾的女儿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我只是说说,你不用在意我无理的猜测。”

程执眼神闪了闪:“不,顾疏,我了解你,你不会平白无故地猜测,你既然当着我的面说出来,那就意味着,你有根据,有理由。”

顾疏无奈一笑:“还是逃不过你的眼睛。”

他顺手拈了一片叶子,在手指间碾磨。

“知了,在回京城的路上,你找我坦白,跟我说你和容川的约定,我就觉得很奇怪。因为你从来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容川的要求,说简单可一点都不简单,京城附近这么大,人口众多,从中找一位女孩儿无异于大海捞针,但你竟然同意了。”

“再者,如果你想要什么东西,你从来不会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你若是真想要那个东西,那么意味着,你是一定会找到殷倾倾的女儿。”

顾疏带着了然的笑:“既然你那么肯定,那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你认识她,要么……你就是容川要找的那个人。”

程执沉默地瞥他一眼,脸上并无半点紧张之色,也没有被戳破秘密的恐慌。

“你既然可以猜测,那我也要猜测一下你的身世。”

“我的身世你不早就知道了吗?”顾疏话里有话,夹带着一点逃避的意味。

“顾疏,或者,我该叫你萧疏。”程执淡淡道。

一瞬间,周围空气都变得有些紧绷,正午的太阳,照在人身上,竟然是冷的。

二人都没有想到,对方竟然如此了解彼此,心底隐藏着的秘密,竟然如此轻易被得知。

顾疏脸上闪过一丝惊异,轻笑出声:“知了,你比我想的要聪明很多,说说,为什么会这样猜测。”

程执一时间占了上风,但她脸上仍然是不咸不淡的表情,像是在说中午该吃什么饭一样平常。

“顾疏,你很聪明,也从来没有漏出过马脚,所以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的身世。”

“只是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程执低头踢着地上的石子,“你在私下称呼皇帝的时候,从来不叫父皇,反而称他为皇帝。就算是他过往苛待你,就算是你心中有怨气,但这么冰冷没有感情的称谓,不像父子,反而像仇人。”

“只有这些吗?”顾疏低头,嘴角不知不觉地上翘,很难看到知了这样有孩子气的一面。

“当然不是,你在马车上说的话,我可没有忘记,你的敌人不仅是皇后,还有她背后的李家,甚至还有皇帝,能同时将这些人作为敌人,我想,只有前朝萧将军被诬陷一事了。”程执抬起头,看了看天上正午的太阳,亮得睁不开眼睛。

“知了就是聪明,只是你想过没有,我的身份是皇子,如果我的身份真的有问题,那么为什么宫里的人却从来没有怀疑过我的血统,他们辱骂我的残疾,可没有一个人对我皇室的身份有所质疑。”顾疏比她高一头,身子偏一偏,替她挡住了日光。

“这个我猜不到,因为这件事情,太过于冒险,所以我的猜测也仅限于猜测,我甚至不能再往下查了,对我而言,你的身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这个人。”

程执一字一句地说,字字句句跳到顾疏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待他还没有仔细品尝,程执拉着他的手进了一家酒楼。

酒楼的规模并不小,算得上昌乐坊数一数二的建筑了。

顾疏抬眼一看,酒楼上赫然写着熟悉的“碧玉楼”三个大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