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新的难题(1 / 2)
宋鹤卿心中没有了初入御书房的拘谨。
和旁边的顾渊一样,渐渐放松下来,专注用饭。
钟如意虽然也有大半天没吃饭了,但她心里还想着别的事,没什么胃口,只是勉强吃了几口。
眼看着宋鹤卿吃得差不多,她便开始了今天把两人找来的正式话题。
还是闲适的态度,像是在话家常。
“之前没有跟小宋大人商议监察使一事,小宋大人是不是觉得很意外?”
终于开始了今天的正事。
宋鹤卿放下碗筷,拿起旁边的餐巾擦了一下嘴,认真作答:“下官初入大理寺,资历尚浅,监察十二州何等重要,朝中比下官有资历,有声望的大有人在,长公主为何会选中下官?”
宋鹤卿不意外钟如意会提出巡查十二州的法子,让他感到意外的,是钟如意为何会选自己当这个监察使。
他是乙酉年的探花,为官至今不过三载,先前长公主让他负责赈灾事宜,是历练他们这些年轻的官员。
可巡查十二州,这么大的事儿,应该选个更有威信的大臣,咱们长公主就选了他这个朝堂新人呢?
对于巡查十二州的人选,钟如意也是思虑再三才做的决定。
朝中有威严又有资历,正派的大臣不少,可那些人都不适合巡查十二州。
一则,是因为有能力,有资历的大臣都上了年纪,腿脚不便,不适合远行。
二则,很多大臣的资历都是用年纪堆出来的,那些人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了一些官场里的虚与委蛇,很少有人能像宋鹤卿这样,身在官场,却不与众人同流合污,乃是一股清流。
三则,大魏的将来终归是年轻人的将来,年轻人遇事,不能总指望老一辈的人来解决,年轻人也该闯**一番。
钟如意没有把心中的思虑讲明,只是笑着道:“小宋大人觉得,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差事?”
“能!”宋鹤卿没有半点犹豫,掷地有声。
“那就行,小宋大人觉得自己能胜任这份差事,而本宫也觉得小宋大人能胜任这份差事,所以本宫把这份差事交给了小宋大人,有何不妥?”
钟如意故意拉长了语气。
没有不妥,他觉得自己能完成这份差事,而她也觉得他能完成这份差事,所以这份差事,理所应当,就该交到他手中。
宋鹤卿没想到长公主会如此信任自己,他心中涌出一股热流,信心大增。
“微臣定不辱使命!”
钟如意看着年轻人身上散发的蓬勃斗志,心中深感欣慰。
她再问:“小宋大人对于寻访十二州,可有什么想法?”
宋鹤卿答:“下官觉得,此次寻访十二州,除了明查,还可以暗访。”
“如何明查,如何暗访?”
“殿下既已命下官巡查十二州,那么各州的官员,不日便会知道下官就是十二州的巡查使,下官到各州,他们必定会相迎,此乃明查。”
“那暗访呢?”
“若是想查访道各州府的真实情况,就必须出其不意,声东击西。若是提前告诉各州府官员,他们有了准备,就会故意制造假象来糊弄下官,所以下官认为,既是暗访,便要在各州府官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查访百姓对地方官员的看法,只有最底层百姓的看法,才最真实。”
听着宋鹤卿的一番话,钟如意目露赞许。
宋鹤卿还真是一个人才,她才任命他为巡查使,这么一会儿的工夫,他就拿出了巡查的十二州的法子。
若是这根苗子没有长歪,那日后,定会长成一棵为大魏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钟如意面带笑容,和善道:“那小宋大人准备准备,三日之内,写一份巡查十二州的方案给本宫。只要小宋大人交上来的方案合理,那便找小宋大人的方案来办,小宋大人无论有何需求,只管放心大胆提出来,只要在本宫能力范围之内,本宫定会满足小宋大人。”
这是给足了宋鹤卿足够的权力和底气。
对于巡查十二州一事,其实钟如意已经想好了法子,但她没把自己的方案说出来。
她要培养的事,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而不是她说一句,就只做一句的庸才,人才能解决问题,而庸才只会提出问题,让她想办法解决。
宋鹤卿无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钟如意无论做任何事,只要是她选定的伙伴,就会给自己人足够的信任,无论是顾淮、许毅,还是宋鹤卿。
既然他们一心为自己办事,那么只要他们提出来的要求不是太过分,她都会满足。
旁边自顾自用饭的顾渊全程没有插一句话。
他心里很清楚,自己今天来御书房,其实只是个陪跑的。
巡查十二州一事,长公主已经任命宋鹤卿,而他只负责保护宋鹤卿的安危,所有,无论日后他们遇到什么事,他只需听宋鹤卿的话办事。
他也知道,自己的性子确实有些急躁,让他领兵打仗还行,可让他钻研算计,他就做不到了。
而宋鹤卿一介文人,擅长什么阴谋阳谋,可一旦打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宋鹤卿就成了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
长公主命他们二人巡查十二州,这是取他们的长处,补对方的短处。
长公主这是要重用宋鹤卿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