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不归镇(1 / 2)
承元闭上眼睛,眼睑轻轻收了收,似在忍受极大的痛苦:“明初,我也觉得自已很过分,但是,做为李家子孙,我真的别无选择。”
“大盛即便不内斗,当外敌来临时一样可以结成阵线,反而是你们大肆刀兵,就不怕外邦趁虚而入么?”
“怕,但一盘散沙的大盛国更可怕。”
“够了。”明初愤然起身,不想再听他多说半句,他有他不得不做的借口,她也有她不服输、不原谅的理由,再说下去又有什么意义!
她转身走向房门,周身尽是凛然绝情的气息。
听得身后再次响起轻咳,他应当又吐血了。
走到到院子里,明初脚步停下,招手唤了一名队长过来,“给他送点吃的。”
“是。”
“还有,”她叫回正要履行命令的队长,“给他松松绑,他不会跑的,毕竟是主使,万一绑废了,可能会很麻烦。”
城楼上的风清凛,吹在脸颊上有些干涩,现在深秋,还不至于寒风扑面,可是明初觉得,城楼上真的很冷,连空气中都飘浮着钢铁的腥冷味道。
“把承元带上来。”迎着风,她吩咐下去。
她似乎有点执念了,至于在执念什么,她不知道。
是不是放了承元,王少安就会停止对黔城的动作,然后一心扑向晋国呢?这么做能让黔城轻松一些,但晋国的麻烦也要来了。晋国刚经历过惊天剧变,急需卫晋祥回晋整顿,不然很难抵抗朝廷军。
难得承元把自己送上门,她控制承元,也就等于断了大盛的一条臂膀,王少安虽说勇猛,但论起智慧,王少安不及承元的三分之一。
不过承元可恶归可恶,情势还真的如他所说,梁军不曾有攻击性动作,可见梁军的目的是示威,逼黔城就范。
现在的大敌,是王少安。
不知多久后,一名士兵飞奔来报:“明大人,承元正在和王爷谈话,现在不方便过来。”
“他能和王爷说什么话。”明初听后立刻下城,直接奔回王府。
等她赶回王府大殿时,殿上有一半地方都站着侍卫,可说重重戒备了,她见安乐王季贤手中拿着茶杯,因为他的手在抖,震得杯盖发出咣咣的轻响,多么清冷的天,他的脸上居然正在冒汗。
而与他十步外的承元则满面淡定而坐,在他的肩膀上还压着一柄明晃晃的长刀,刀刃离他的脖子不过寸余而已。
承元的嘴有多利害,明初和季贤都曾见识过的。
她走近两人,刀子般冷的目光定在承元脸上:“你跟王爷说什么了?”
承元朝她点点头,云淡风轻地道:“分析了一些事。我说,卫琛已经向大盛服软,问王爷他是什么态度,我说王少安带了十万兵马,还有连战将军的五万军队,外加梁军助阵,如果王爷可以投降,属地还会是他季家的,不然的话,就没有人能扭转局面了。”
“王爷,三思。”明初提醒。
季贤因为中毒,眼下各有一块骇人的乌青,使他看起来异常虚弱,好不容易四个儿子安定了,外敌又临门,天大的压力在身,必是让他的身体几近透支了吧。
“本王,本王不知道。”季贤哆嗦地喝着茶,连带着他的嘴唇都在轻颤。
季贤怕事,这一点明初也清楚,去年季书晴和卫晋祥传出相恋,他怕大盛朝廷疑心他靠向晋南,甚至想过出卖女儿来讨好王少安,他无外乎是太在意脚下这块土地了。
“王爷,您慢慢考虑。”明初垂下眼睫,话中不掩几许失意。梁军是为了示威而来,黔城的威胁其实是王少安。而王少安的本意是打晋国,是她为了给晋国以缓冲时间,才把王少安引来黔城这边的,她和承元,就是王少安针对黔城的借口。
现在王爷陷进两难,她做为一个外人,无权劝他做什么决定,也没有权力给他添麻烦。
想必卫晋祥那边已经做好应战准备了吧。
明初本来是代替卫晋祥,留在黔城为季书晴尽一份力,但她的留下若只会给黔城惹来更大的麻烦,那么留下已无意义,等她和王少安都离开黔城后,再让季贤自已做决定吧,是战是降,她无权过问。
街上到处可见整装的将士,已进入全城戒备。
明初领着她的士兵们离开黔城,离开之前怕路上遇到敌军,就把让韩生和两名银卫一起乔装改扮,就地安排在了黔城,至少比带在身边要安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