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意外的曝光,全民好感度炸了!(2 / 2)
两碗灰绿色的豆汁儿也冒着热气,那股独特的酸馊味儿直冲鼻腔。
林浩然拿起筷子,没有丝毫犹豫,夹起一块肥肠送进嘴里,咀嚼几下,点点头:“嗯,地道!火候够,味道足。”
他又拿筷子搅了搅豆汁儿,端起来吹了吹热气,在刘晓丽略带惊恐的目光注视下,直接喝了一大口。
那一瞬间,强烈的、如同泔水般的酸馊味直冲天灵盖!
林浩然眉头猛地一皱,喉结上下滚动了几下,强忍着才没当场吐出来。
这味道……比传说中还“霸道”!
但他硬是憋着气咽了下去,然后长长呼出一口气,咧了咧嘴:“嚯!够劲!真提神醒脑!”
他拿起旁边的焦圈,咔嚓咬了一口,又扒了扒咸菜丝,这才感觉那股劲儿过去不少。
刘晓丽看得目瞪口呆,她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小口豆汁儿,立刻被那味道呛得捂住了嘴,小脸皱成一团,差点吐出来,引得旁边几桌食客发出善意的哄笑。
“哈哈,姑娘,头回喝吧?这玩意儿得就着焦圈咸菜,慢慢品!”旁边一位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戴着鸭舌帽的老大爷笑道,目光却更多地落在林浩然身上,“小伙子,看你吃得挺香啊?外地来的?听口音,南边的?”
林浩然笑着点点头:“嗯,南方来的,以前在电影里看过,今天终于尝到了,名不虚传。”
这时,另一个穿着藏青色呢子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人,放下筷子,仔细端详着林浩然,越看眼睛瞪得越大,突然失声叫道:“哎呦!您,您是不是昨天电视上,在机场被仪仗队迎接的那位香江来的林先生?林浩然林老板?”
这一嗓子如同在油锅里滴了水,瞬间炸开了锅!
“啥?林浩然?”
“就是那个投资内地建厂的大老板?”
“电视里那个?穿着西装,可气派了!真是他?看着不像啊……”
“真是!真是他!你看那眼睛那鼻子,错不了!旁边那姑娘也像电视里那个秘书!”
食客们一下子全围拢过来,连摊主都忘了切卤煮,抻着脖子看。
原本街上路过的行人也纷纷驻足,好奇地朝这边张望。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胡同里传开。
林浩然也有些惊讶,没想到这么快就被认出来了。
他明明已经打扮了一下,让自己尽量融入这个年代的京城,不愿意被认出来。
在香江的时候,由于他的知名度太高,根本难以像普通人那般,到这些街边小食店吃东西。
所以,来到京城这座陌生且前世向往的城市后,林浩然便起了这个念头。
没想到,这才刚吃点小吃,就被认了出来了。
其实林浩然不知道的是,他过来的新闻,早已经通过京城卫视、央视等电视台新闻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如今这个年代,政府对改革开放是持有很大的决心。
而林浩然,早已经被树立为爱国港商的典范,他的形象早已通过电视屏幕以及报纸传遍了千家万户。
“快来看!香江来的华人首富在咱胡同口吃卤煮喝豆汁儿呢!”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里三层外三层,把小摊围得水泄不通。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眼神里充满了惊奇、好奇、还有一丝不敢置信。
“林老板,您,您真吃得惯咱这豆汁儿?”刚才那位工人老大爷声音都有点颤抖了,他这辈子也没想过能跟这样的大人物坐在同一个小摊上吃饭。
“是啊林先生,这玩意儿咱本地人好多都喝不惯!”旁边有人附和。
“您那么大的老板,咋跑这胡同里来吃这个了?”有人忍不住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林浩然放下碗筷,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没有丝毫架子:“民以食为天嘛,到了京城,当然要尝尝最地道的小吃,体验一下老百姓的生活。
这卤煮,汤浓味美,实实在在;这豆汁儿嘛……”他顿了顿,坦诚地笑道,“味道确实很特别,第一次喝,差点没顶住!
但这是老京城几百年的饮食文化,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好不好喝是一回事,入乡随俗,尊重本地的文化习俗是应该的。
再说了,当老板的也是人,也得吃饭不是?”他语气轻松,带着点自嘲。
他的话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尤其是那句“当老板的也是人,也得吃饭”,瞬间拉近了和围观群众的距离。
“说得好!”有人带头鼓起掌来。
“林老板真不一样!”
“这才是干大事儿的人!没架子!”
“我就说嘛,人家能投资咱们内地,能是那种看不起老百姓的资本家吗?”那位工人老大爷激动地说,看向林浩然的眼神充满了敬佩。
人群中议论纷纷,充满了善意和好感。
有人大着胆子问能不能握手,林浩然都笑着满足了。
刘晓丽紧张地站在他身边,感受着四周汹涌的热情,深刻体会到了林浩然的魅力。
他无需刻意展示财富权势,仅仅是这种放下身段的真诚和平和,就能赢得人心。
李卫东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人群越围越密,他担心有意外,李卫国等人也迅速悄无声息地靠拢过来,形成一道不易察觉的人墙,将林浩然和刘晓丽护在核心,同时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让一让!让一让!”一个戴着眼镜、脖子上挂着照相机、穿着四个口袋中山装的年轻人气喘吁吁地挤了进来。
他是《京城晚报》的记者,本来在附近吃早餐,准备吃完早餐便到报社去上班。
听到路人议论“林浩然在胡同吃豆汁儿”,立刻意识到这是个爆炸性新闻,拼命赶了过来。
他举起相机,对着正在和一位大妈握手的林浩然,以及他面前那碗喝了一半的豆汁儿和半碗卤煮,“咔嚓咔嚓”连按快门!闪光灯亮起,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林先生!林先生!我是《京城晚报》的记者!”记者激动地喊道,“您作为香江首屈一指的大老板,怎么会想到来这样的小摊体验市井生活?您对豆汁儿的评价如何?”
林浩然面对镜头,神态自若。
他指了指桌上的碗,幽默地说道:“很独特的体验,绝对让人印象深刻!老京城的文化,就藏在这胡同里,藏在这一碗碗卤煮和豆汁儿里。
投资建厂是合作,品尝美食则是交流,两者都很重要,我希望以后能多有机会,在‘规则允许’的前提下,多走走看看,了解真正的人民生活。”
他巧妙地避开了可能敏感的话题,将重点落到了文化和民间交流上。
记者兴奋地记录着,又对着那碗豆汁儿拍了好几张特写。
又逗留了十几分钟,在保镖们的示意和疏导下,围观的人群才依依不舍地让开一条道。
林浩然和刘晓丽在众人的目送和议论声中离开了胡同口。
“林先生,您刚才真是太厉害了!”刘晓丽走在稍显安静的胡同里,心有余悸又充满崇拜,“那么多人……您一点都不慌,说的话又让人听着舒服。”
林浩然笑了笑,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民情如水,有时候,一顿饭,一句话,比投资多少个亿更能让人记住你,信任你。
走吧,再随便逛逛。”
很快,《京城晚报》的记者就以最快的速度将稿子和照片发回报社。
来自香江的超级富豪林浩然坐在胡同口油腻的小桌旁,面前摆着喝了一半的豆汁儿和卤煮碗,正微笑着和穿工装的普通百姓握手。
此刻,报社主编立刻意识到这是绝对的新闻爆点。
傍晚,《京城晚报》出现在京城各地。
头版大幅照片配合醒目标题:《港商林浩然胡同品豆汁儿,超级富豪亲民姿态引热议》
报道详细描述了林浩然如何轻车简从,在胡同小店品尝地道老京城小吃。
尤其着重描写了他“强忍酸馊,笑称独特体验”的细节,以及那句“当老板的也是人,也得吃饭”、“尊重本地文化习俗”的金句。
报道盛赞其“毫无富豪架子”、“真正融入市井”、“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京城文化的尊重和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将其亲民行为与其在内地的大规模投资和慈善捐赠联系起来,塑造了一个爱国、务实、接地气的优秀港商形象。
这张报纸一出,瞬间引爆了整个京城!
街头巷尾,工厂车间,机关单位,人们都在争相传阅、谈论着:
“看见没?人家林老板,据说是华人首富!照样坐胡同口喝豆汁儿!”
“嘿,那味儿多冲啊!他居然能喝下去,还笑着说独特体验!这气度!”
“就是!一点架子没有,还跟咱工人握手呢!比那些鼻子朝天的强百倍!”
“这才叫爱国商人!不光是投钱,是真看得起咱们老百姓!”
“是啊,人家投资建厂,给咱地方赚钱,还捐学校,现在又这么亲民,这样的人,活该他发财!”
“超级富豪爱吃豆汁儿”迅速成为京城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趣闻,林浩然的民众好感度如同坐了火箭般暴涨。
他成功打破了人们对资本家“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奢靡享乐”的刻板印象,以一种极其生动、接地气的方式,将自己的名字深深印在了京城普通民众的心中。
这种发自民众心底的好感和认同,其价值,远非冰冷的商业数据可以衡量。
刘晓丽看着报纸上那张自己也在背景里的照片,感受着外面街道上传来的关于林浩然的议论声,心中对这位年轻老板的敬畏和倾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她隐隐意识到,跟着这个人,她的人生或许真的能看到难以想象的风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