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五章 攻杀(二合一)(1 / 2)
从一开始,桓石生便没有留后手。在战斗发起之后,桓石生下令水陆兵马对城池发起了凶猛的毫无保留的进攻。他的意图很明显,想要一波攻克城池,不给对方任何机会。
在数十艘重楼战船上的重型床弩的压制之下,桓石生的兵马破坏了邗沟和护城河之间的笨重的巨石船闸。因为绞盘在对岸,难以靠绞索拉开船闸,所以他们用的是最为原始的办法,上百兵士用大铁锤和铁钎子在船闸顶上夯击巨石,硬生生的巨型船闸破成碎片。
这之后,部分船只得以进入护城河中,对广陵南城城墙进行大范围的弓箭和床弩的压制。配合上百辆投石车的轰击,对广陵南城瓮城城头区域大范围的进行打击,令对方瓮城城楼和两侧城墙的守军难以立足。
而在东城方向,以二十余艘重楼战船作为主力,抵近广陵东城码头,对着东城城头用九联装的床子弩进行密集射击,从而掩护近万民士兵进行进攻。
这种东城和南城的同时进攻,都借助了有利的进攻地利,利用了水军船只的压制力,利用了优势兵力来进行。不得不说,桓石生是颇有些领军作战的能力的。
有了船只,护城河根本无法阻挡兵马进攻的脚步。在南侧护城河上,数艘船只以跳板相连,很轻松的便搭建出多个进攻浮桥通道,进攻兵马完全不必担心护城河难以逾越的问题。
桓石生还考虑到了船只遭遇攻击的问题。如此近的距离,船只会成为主要的进攻目标。特别是火箭的袭击,威胁最大。所以桓石生做好了防御火箭的准备,进攻之前便以水龙浇透船只,经过一夜的严寒,大小船只外层挂上了冰块,厚达寸许。船只结冰本来对战船而言是件麻烦事,对船只结构会产生破坏,但此刻却像是给所有大小船只覆盖了一层冰封的装甲,起到了防护火箭和普通箭支的效果。至于对船只的损害,相较于对方火箭的威胁而言则可忽略不计了。
为了防止已方兵士在船上滑倒,桓石生让水军在甲板上铺了一层沙土防滑。这样一来,兵士们便可在船上行走自如了。
如此细节的安排比比皆是,可见桓石生在战前是动了脑筋的。
但是,进攻方很显然情报出了问题,在进攻开始之后,城头的火炮轰击了几炮之后便哑了火,这让桓石生认为之前的情报准确无误,认为城中火炮数量很少。在大范围的压制之下已经无法发射。
然而,不久后,大量的炮弹从城中轰射出来,在护城河中,在邗沟河道之中,在进攻兵马的阵型之中炸裂开来。
炮弹可不是火箭,不是所谓的冰甲所能抵挡的。开花弹在船上爆炸之后,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船只损坏严重,船上人员死伤惨重。大量的兵士被掀飞入冰水之中。两艘邗沟上的重楼战船被炸飞了船楼,燃起大火,烧的浓烟滚滚。
更别说那些落在进攻兵马阵型之中的炮弹了,每一发炮弹都将丈许范围内的兵士炸得血肉模糊,弹片的杀伤范围超过四丈,造成了大量的伤害。
“怎么回事?他们怎会有这么多的火炮?之前不是说城楼上只有十余门火炮么?”桓石生气急败坏的怒吼的道。
有将领告知桓石生道:“大将军,火炮是从城中射出的,并不在城墙上。看来对方故意隐藏了火炮,当真狡猾。”
桓石生大骂不已,认为对方耍了诡计,自已上了当。但无论如何,进攻还要继续,就算对方火器厉害,也不能阻挡他拿下广陵城的决心。
其实桓石生是误会了,城中兵马并未刻意隐瞒火炮众多的事实。
用屁股想也能明白,如广陵城这般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枢纽城池,担负着扼守北上水道以及东进徐州门户的屯兵大城,东府军怎会不安置强大的火器进行防御?他们看到的城头上的火炮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广陵城是最早装备大量火炮防御的城池之一,整座城池装备有火炮四十八门,可谓是火力强大。只不过,由于装备较早,都是一些老式的火炮。和东府军新式重炮比起来,不但在射程威力上有巨大差距,更在规制上有巨大的差异。
东府军前几批铸造的火炮有巨大的缺陷,没有灵活的底座,无法快速的进行校准。安装在固定的炮台底座上,只能对固定距离的目标进行轰击,可调整的范围极小。
受限于此,广陵城头的火炮只能对五百步左右距离的敌人进行轰击,左右角度不超过三十度,俯仰角度的范围也很小。调整起来颇有难度。
这些火炮安置在城头之上的时候,甚至无法以俯射角对护城河上的目标和邗沟上的目标进行精确轰击。邗沟上的目标还好些,毕竟距离在两三百步,可以进行微调射击。但距离城墙八十步的护城河区域,反倒成了射击的死角。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是火炮更新迭代之前,全新的火炮结构制造出来之前,很难解决此事。而新式火炮制造出来之后,首要装备的便是军中作战,无法供应这种城池的防御体系之中。就像此番东府军大军进攻京城,所携的新式火炮也不过一百五十多门,怎会轮得到城池的防御体系的装备。新式火炮自然是优先用于大军的攻城拔寨之用的。所以广陵城中的火炮显然无法得到更换。
在这种情形下,李徽在给蒋胜的信中便明确的建议了,城头火炮应当予以后移,在城中预设火炮射击位置。一来可规避对方攻城时的火力压制。二则避免射击死角。发挥火炮威力。三则对方进攻的位置几乎可以预测到,无非便是东城南城的固定区域。根据具体战况进行微调,可起到比在城头更为有效的打击效果。
这不是李徽长了天眼。这几年李徽多次巡查边镇,对于重要城池的城防和守御极为重视。广陵自然是重点之一。每座城池的防御手段和难点,优化的手段,城池的格局李徽都了然于胸。广陵城火炮的缺点李徽自然早就明白,曾和军中将领进行过座谈,探讨最佳的守城策略。
此番既然要在广陵作战,李徽自然会根据之前的思考进行部署和调整。火器是守城利器,桓石生既然有强大的水军随行进攻,那么相关的进攻方式和手段几乎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
李徽的‘建议’对蒋胜而言便是锦囊,过去几天,城头三十门火炮被移到城内,搭建炮台进行安置。剩余十门炮因为太过老旧,且是被固定在城头上无法移动,这才留在城头上。这便是被桓石生误以为广陵城中只有十门火炮的原因。
那三十门火炮移入城内之后,预设了三处射击位置。十门炮射击方位是东侧邗沟码头水域,那也是对方战船停泊的位置,距离南城三百步左右。其余二十门预设的位置是南城护城河和护城河对岸的开阔地带。
战斗打响之后,这三十门老式火炮得以发威。尽管是老式火炮,用的也是老式的导火索式的装药炮弹,一样起到了很好的打击效果。
但这些火炮是难以阻挡桓石生猛攻的决心的,大量的兵马渡过护城河之后,桓石生的水陆兵马向东城和南城发起了猛攻。数以万计的兵马冲到城下,云梯竖起如林,借助弓箭和床弩的强大压制力展开攻城。
城头东府军迅速反击,火器轰爆响,手雷轰鸣,双方杀的天昏地暗难解难分。
城中守军总数不过两万余,南东城墙此刻防守兵力各七千余,人数虽是劣势,但是借助有利城池格局,守城绰绰有余。桓石生之前估计城中兵马最多万余,他再一次情报错误。所以他想以绝对优势兵力,分散对方兵力的猛攻之策再一次遭到了挫败。
经过数轮猛攻,死伤数千之众后,桓石生意识到分散攻城的办法恐难奏效。于是他下令集中兵力对南城进行猛攻。
在意识到对方的火炮只有零星的火力之后,他下令将邗沟码头外水域的数十艘重楼战船全部驶入护城河区域,集中全部兵力对南城城墙进行猛攻。
这么做的好处是,重楼战船上的床弩可以近距离压制城头之敌。而重楼战船上大量的弓箭手也可以近距离的对城头施射,最大化的发挥水军的攻击压制力。否则大量的水军士兵在船上无法参与进攻,那是火力上的浪费。
即便进入护城河之后,已方船只也更危险,但相较于所需要的攻城火力而言,这样的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于是乎,在经过长时间的调度之后,数十艘重楼战船终于缓缓从狭窄的水闸区域进入护城河中。宽度近五丈的护城河本来是相当宽阔的,但被这些庞然大物进入之后,顿时显得极为拥挤。重楼战船本身宽度便达两丈五,进入护城河之后顿时如一座座移动的小山一般,将整个护城河塞的满满的。数十艘战船一字排开,绵延数百步的距离,倒也颇为壮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