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章 传情达意的好机会(1 / 1)

加入书签

元宵节的起源很古老,源于远古人类在过节时以火把驱邪。这个节要祭祀天神,由于是夜里进行,自然要打着火把,后来就逐渐演变为元宵节了。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就有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元宵灯节、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在中国古代,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平日里足不出户的女子可在这天出门赏灯,这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遇机会。可见,元宵节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传情达意的好机会,也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2008年6月,元宵节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十六天。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

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虽只有三天,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在古代,元宵节举国同庆,很多规定都为这个节日而破例,比如女子不能出门,但在元宵节这一天可以出门跟情郎约会了;夜里宵禁,元宵节这一天不需要了,大家可以尽情的狂欢到很晚。

古时,都会利用神话传说或某种形式,形成一些有利于社会,约束个人行为的禁忌,以便于正能量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扬,元宵节也不例外,如:不准吵架、不准哭,不准使用农具等工具,不要借钱给别人与丢失物品,不能洗发、剪发,不准说脏话、爆粗口。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